臨滄雙江:讓銀發教育“動起來”“火起來”“紅起來”

近年來,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圍繞“康樂學為”一體化融合發展,不斷創新舉措,扎實推進鄉(鎮)、村(社區)兩級老年教育網絡建設,夯實少數民族地區老年教育成果。
“兩網一圈+精准定位”讓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老年教育“動起來”。通過整合現有資源,依托文化站、黨群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設施資源,建成8個分校92個學習點,立體化織密“基層老年教育網”,解決了更多老年人就近、就便求學難的痛點。通過對92個學習點的精准分類、定向設課,實現學習點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的最大效能。
打造“五分鐘學習圈”,不拘泥於課堂教學,讓田間地頭、街頭巷尾、自家小院都成為教學的大課堂。教學安排配合農村生產生活實際凸顯靈活:農忙停學、農閑復學,晴天少上、雨天多上,做到學習不誤生產,讓學習為生產生活服務。
精准定位,建立完善“兼職教師人才庫”,為解決學習點師資緊缺難題進行成功嘗試。把有一技之長的各行業在職人員和離退休老干部、老教師、老專家、老黨員和老年大學優秀學員組織起來,建成一支門類齊全、教學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隊伍,為農村學習點提供師資助力。
“流動課堂+特色課程”讓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老年教育“火起來”。“雙江人民愛雙江,雙江是個好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青山綠水好風光。黨的光輝照雙江,雙江人民心向黨……”
啊咿呦民歌班每到一個學習點都會引來觀眾圍觀,他們自編自創的《新時代》《雙江人民愛雙江》等民歌更是在各個學習點廣泛傳唱。銀發智庫組建的“兩點一隊”,為茶產業村送政策、技術﹔為紅色教育基地送紅色書法、詩詞﹔為偏遠村送教材、課程。每次進村開展活動都座無虛席,大家圍著火塘學跳非遺舞蹈,三五成群學做民族服裝,拿起手機學習採茶直播……
“流動課堂”持續在各學習點開展活動,根據所到學習點老年人的民族特點、普遍愛好、需求選派講師,豐富的特色課程在農村學習點引爆“雙江晚霞”銀發教育熱潮。
“黨建引領+老年教育”讓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老年教育“紅起來”。“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讓咱們布朗族同胞走出了貧困,鄉村振興讓我們過上了致富的好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咱們永遠要感謝偉大的黨呀!”徐正華是一名布朗族退休干部,作為縣老年大學民語講師,用布朗語為村上老年人宣講已成為他退休后的一份重要事業。
老年大學學習點把老年學員“聚起來”,把黨的好政策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將黨和國家的關懷帶進少數民族村寨和老同志心裡。民語講師團進村入戶,開講20場次,覆蓋全縣6鄉(鎮)、2農場,他們用最親切的民族語言帶老年學員一同回顧家鄉變化,憶感人瞬間、話發展變遷、晒幸福生活,讓“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真正發呼老百姓內心。“黨旗紅”引領“晚霞紅”,“紅起來”的老年教育與基層黨建工作實現同頻共振,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李巍巍)
來源:臨滄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