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普洱江城

從末梢到前沿 普洱市江城縣口岸發展未來可期

2024年05月09日11:35 |
小字號

江城縣地處雲南省東南部,是雲南省唯一與兩個國家老撾、越南陸路接壤的縣,邊境線長183公裡,擁有一個國家一類口岸勐康口岸,3個邊境通道(中越龍富陸路通道、中老牛洛河陸路通道、中老曼灘陸路通道)。目前,勐康口岸已成功升格為國際性常年開放公路客貨運輸口岸,龍富通道已列入《國家“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正在建設中。江城縣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地緣優勢將更加凸顯。從改革末梢到開放前沿,江城縣口岸發展未來可期。

圖片

勐康口岸位於江城縣康平鎮中老7號界碑中方一側,與老撾國家一級口岸蘭堆口岸相對,勐康口岸是雲南省通往老撾及通向東南亞最便捷的陸路通道之一,是普洱市對外開放的重要前沿。江城縣於2005年8月啟動勐康口岸建設項目前期工作﹔2007年6月19日,勐康口岸經濟區總體規劃通過省級批復﹔2008年7月,勐康口岸正式開工建設﹔2011年7月24日,國務院以國函〔2011〕88號文批復同意勐康口岸對外開放,口岸性質為雙邊公路客貨運輸口岸。2013年勐康口岸順利通過省級、國家級功能驗收,於2013年12月28日正式宣布對外開放。2019年10月7日,勐康口岸獲批國際性常年開放公路客貨運輸口岸﹔2021年3月23日,通過國家驗收組驗收﹔2021年11月15日,老撾外交部復照函,中老雙方已批准中老勐康—蘭堆口岸升格為國際性口岸。

勐康口岸歷來是中老兩國邊民通商互市的重要場所。改革開放初期,勐康邊民就用人背馬馱的方式與老方開展貿易往來。江城縣康平鎮勐康村村民李春華介紹說:“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施行改革開放政策,我們就與老撾邊民開始了生意往來,我們把國內的日用品、油料等物資拿到邊境和他們換糧食,一趟下來也有二、三百元的收入,在那時算是高收入了。”

圖片

隨著中老江本公路(江城至老撾本怒縣)的開通,並經過幾輪升級改造,中老關系進一步深化,勐康口岸通商貿易進一步繁榮,對促進雙方邊民增收致富發揮了積極作用。經過近20年的開發建設,江城縣在勐康口岸投資約5億元,完成了聯檢樓、關檢部門生活辦公區、查驗貨場、出入境貨物通道、出入境廣場、特色農產品交易市場、邊民互市集貿市場、糧食水果監管場地、冷鏈物流監管場地等項目建設,口岸功能不斷完善,邊民互市走向正軌。中國出口老撾的商品摩托車、農機具及配件、日用百貨、建材、紙箱,老撾出口中國的農產品薏仁米、橡膠、紫薯、南瓜、甘蔗、茶葉、香蕉等貨物交易量年年創新高。2023年,勐康口岸人員流量達到147830人次,車輛流量34347輛次,貨物流量280000噸,貨值6億元。

圖片

在建的龍富口岸,地處江城縣曲水鎮中越3號界碑中方一側,對面是越南阿巴寨通道。2021年9月,龍富通道被納入《國家“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納入雲南省新開公路口岸建設規劃。目前,龍富口岸完成征地2340畝,總規已完成專家評審,口岸各功能區可研、初設正在編制中。口岸一期開始平整土地,預計總投資5.15億元,用地260多畝,將建設國門聯檢樓及前置查驗區、進口查驗區、出口查驗區、生活區、道路等基礎設施。龍富口岸可以充分發揮雲南在輻射中心建設、互聯互通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的區位優勢,加強雲南陸路口岸通關能力和通關便利化水平建設,提升雲南陸路口岸整體形象,完善雲南陸路口岸區域經濟功能,有利於打造良好的雲南陸路口岸營商環境。

近年來,中越雙方均修建了較好的通向中越3號界碑的交通道路,隨著雙方自發形成的邊民貿易市場的發展,自2010年3月起,每月3日、13日、23日,中越邊民在公路對接處開展商品交易,日交易活動人數3000至5000余人,日交易額3至10萬元左右。

擁有面向不同國家的兩個口岸,憑借特殊的區位優勢,江城縣將用多樣化的貿易方式與越南、老撾等東南亞國家開展經貿合作,加快江城縣乃至普洱市對外開放步伐,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邊疆和諧穩定。

江城縣口岸辦主任張紅兵說:“勐康口岸、龍富口岸的建成,將充分發揮普洱市‘一市連三國,一江通五鄰’的獨特區位優勢,是普洱市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省發展戰略,從更高層次、更高水平和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的具體舉措。口岸建成后,普洱市和江城縣將進一步提升統籌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能力,努力成為我國對外開放新高地和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輻射中心前沿。”(張華 唐瑞)

來源:江城發布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