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雲南楚雄

產業多元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2023年10月28日22:04 |
小字號

俯瞰雲南省姚安縣官屯鎮,群山環抱、山清水秀,風景如畫。官屯鎮下轄的黃泥塘村,是一個擁有深厚文化的古村。雖然歷史悠久,但並未因時間的推移而顯得破舊,反而展現出一幅產業振興、村庄發展的美好畫卷。

走進村落,能感受到歲月留在彝族木垛房中的痕跡,一座座烤房散落在這個經歷風霜的古村落中,承載著黃泥塘村彝族群眾一段勤勞和汗水交織的農耕記憶。

姚安縣官屯鎮黃泥塘村。王斌攝

姚安縣官屯鎮黃泥塘村。王斌攝

黃泥塘村共有157戶643人,其中彝族622人,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彝族聚居村。近年來,黃泥塘村在相關部門的扶持下,依靠傳統種養殖業,實現產業多元化發展,走上了產業振興鄉村的道路。

今年28歲的羅榮才,是黃泥塘村的一位90后“新農人”。曾經走出村庄,外出務工4年的羅榮才,在2016年返回家鄉,從此與泥土、烈日“打交道”。

“從這邊看過去,都是我家的煙田,剛剛採收完。”羅榮才說,前幾天和村委會的人一起去葡萄村看了今年的新電烤房,確實比他現在用的煤烤房先進,隻用調調表,就可以烤出一爐煙,不管是顏色還是油潤,看起來都比他烤得好。

姚安縣官屯鎮人大主席李雪平介紹,黃泥塘村是一個以傳統農業為主的行政村。“養殖主要有黑山羊、牛、生豬等,農作物以水稻、玉米、大麥為主,經濟作物以烤煙、辣椒、蠶豆、百合、油菜、魔芋等為主。”

李雪平介紹,近年來,黃泥塘村黨總支把“田裡種糧、旱地種煙”作為產業發展思路,通過支部引路、群眾聯動的方式,大力發展烤煙、魔芋等特色支柱產業。

李雪平介紹,由於官屯鎮葡萄村、黃泥塘村等屬於典型的山地煙種植區,無灌溉供水水源,隻能靠降雨蓄水、栽煙季節灌溉,農民勞動強度較大。為此,官屯鎮積極爭取到楚雄州煙草專賣局的支持,投資375萬元建設龍打壩水庫管道引水管網工程。

“目前,工程建設已經開工,預計於明年春節前完成建設,項目區涉及葡萄村委會董家、段家、批麼山、恩楞山、何家5個村民小組,涉及耕地面積3750畝,解決了葡萄村、黃泥塘村生產過程中的生產用水問題,為后續推進多元化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李雪平說。

近年來,隨著農業農村、煙草等部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實施,到田間的交通也方便了很多。家庭產業發展后,羅榮才又買了一輛二手的微型車拉種子、化肥、農藥,又新添置了一些農機設備拉到田間使用,大大減少了人工成本,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

“為了讓兩個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我就讓媳婦帶他們在縣城租房子上學,我在老家發展。”羅榮才說,他賣烤煙、生豬和牛的收入,主要用於供養兩個孩子讀書和日常開支。

“為了往返縣城接送孩子,我又買了一輛11萬元的小轎車。”羅榮才說,他以前沒有好好讀書,后來外出務工才知道文化的重要性,就連回農村發展,也離不開技術。“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盡最大的努力給孩子良好的學習環境,希望他們好好學習,以后考上大學。”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離不開像羅榮才這樣懂技術、會經營的“新農人”,他們返鄉扎根,用汗水和奮斗澆灌故土,在廣袤的村庄和田野中走上致富的道路。

產業的發展承載著群眾心中的希望,黃泥塘村的村民們在這片土地上耕種希望,也收獲著富足與幸福。“單烤煙一項,黃泥塘村村民收入就從2019年的210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309.7萬元﹔戶均收入由2019年的2.47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4.63萬元。”李雪平說。

一項項產業的發展,見証著村民生活日益美好、村庄舊貌換新顏的故事,見証鄉村的華麗蝶變。從一位90后“新農人”的身上,能看到這個古老村落最美的變化,村民們鼓起了“錢袋子”,充實了“腦瓜子”,走向了鄉村振興的“大舞台”。(盧敏)

來源:楚雄州煙草專賣局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