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推動協同發展 雲南楚雄多元經營助農增收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近年來,雲南省楚雄州深刻把握糧煙產業協同發展的深刻內涵與豐富外延,積極主動融入重農抓糧的大格局,以妥善處理“煙”與“糧”的關系為核心,持續打造助力產業發展的“引擎”,“以煙穩糧、以煙促糧”,用心用情書寫助力鄉村振興的新答卷。
南華縣高標准煙田建設項目。張靜梅攝
堅持糧煙協同,扛穩糧食安全重任
楚雄州千方百計保護耕地、糧地,按照“一地兩用、一田雙收”思路,通過政策發力、組織合力,統籌糧田和煙田規劃,出台《楚雄州永久基本農田和煙田融合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基本煙田保護參照基本農田保護,全州規劃建設永久基本農田357.42萬畝,其中基本煙田148.86萬畝,通過遙感技術全部上圖,實現“一張圖”管理。
永久基本農田和煙田每年優先保障糧食和烤煙種植,重點推行“水稻—煙葉”“玉米—煙葉”輪作制度,實現糧食和煙葉種植面積常年穩定。
2022年,在楚雄州政府財政扶持的基礎上,雲南省政府與雲南省煙草專賣局捐贈預算資金27萬元,在永仁縣開展示范樣板1000畝,推廣抗病性強、生育期適宜的品種,通過樣板示范,輻射帶動全州種植2萬畝,畝均產值超過1100元。
2023年,雲南省煙草專賣局對楚雄州糧煙協同示范項目區進行補貼,煙后玉米300元/畝,煙后大豆、蠶豆270元/畝,補貼面積10000畝,覆蓋全州10縣市,合計補貼資金297萬元。
套種模式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有效解決了生產中“茬口矛盾”,為遏制農田“非糧化”“非煙化”,促進農戶降本增收提供了典型實例。
聚力糧煙融合,探索糧煙協同發展“楚雄模式”
楚雄州堅持把糧煙協同作為重要抓手,確保“有人種地,有地可種”,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引來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推動形成新的發展格局,進一步激活農業生產發展要素,積極探索糧煙協同發展“楚雄模式”。
為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規模化水平,楚雄州在鄉鎮統一規劃種植布局,實施集約化管理,減少農戶投工投勞,節約種植成本。整合提升農田宜機化水平,將高標准煙田建設融入高標准農田建設中,對煙田開展“小並大、短並長、彎變直、陡改平”整治。
2022年,南華縣龍川鎮上庄科實施了高標准基本煙田建設項目,建設溝渠23條,長12.30千米﹔機耕路14條,長4.84千米﹔土地整理4片,0.32萬畝,申請煙草補貼資金964.44萬元。2023年,楚雄市、永仁縣已立項實施高標准基本煙田建設。
深耕糧煙融合,促進煙區產業多元化發展
楚雄州依托基本煙田、基礎設施等推進“煙+糧”雙合同、雙訂單生產,極大促進了煙葉與多元產業深度融合,為煙田耕作制度的孵化推廣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不斷加強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牟定縣在共和鎮打造軍屯煙區產業綜合體,以合作社為實施主體,村民以土地、資金、人力入股合作社,按照“以煙穩糧、多業融合”的思路,發展“煙+N”多元特色產業,主打循環農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食品牌。綜合體內煙葉生產水平、煙葉外觀質量、內在煙葉質量均起到標杆和榜樣的作用,深得工業廠商的青睞,大粒蠶豆已經取得了綠色產品認証証書。
水稻產業主要採取“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精選優質高產的楚粳系列良種,推廣栽種收社會化托管服務,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楚雄州16家合作社聯合成立農產品銷售運營公司,注冊品牌,實施生產標准化、加工精細化、銷售網絡化,建立線上線下多渠道銷售網絡,定點供應消防、鐵路等企事業單位食堂。
大粒蠶豆產業主要採取“協會+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與上海江橋批發市場達成產銷合作,成立優質蠶豆種植營銷協會,銷售運輸走綠色通道,享受收購、通關等環節的優惠便利,48小時內即可到達江浙滬大城市的百姓餐桌。軍屯煙區綜合體烤煙種植及非煙產業共實現收入1587.73萬元,綜合平均畝產值達到0.95萬元。(盧敏)
來源:楚雄州煙草專賣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