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架通全面小康康庄大道

【查看原圖】
——曲靖市羅平縣板橋鎮書寫脫貧攻堅高質量答卷
板橋鎮金雞村三千畝紅高粱長勢良好(7月21日攝)
板橋鎮金雞村三千畝紅高粱長勢良好(7月21日攝)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20年07月24日08:05

“板橋”,一個在中國版圖上標注地名非常普遍的名字,它用自身的張力跨度,連接著彼岸與此岸、過往與現實。然而,在時間的裂變中,有著“滇黔鎖鑰”美譽和“旱碼頭”之稱的羅平板橋,卻將數百年沉澱下的商賈智慧與紅色基因貫通融合,在脫貧攻堅的戰斗中,高舉黨的偉大旗幟,不斷堅實組織堡壘,用初心和使命架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庄大道。

連心橋——“移動的心”能駐下

從羅平縣城進入板橋,首先進入眼帘的莫過於蔥蘢披翠的羊山, 雄壯而突兀,猶如一位威風凜凜的大將軍,駐守在板橋的西北隅,守護一方平安祥和。山頂高高矗立的革命紀念碑,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一柄巨劍直指蒼穹,那是多少仁人志士、革命先驅靈魂的凝聚,俯瞰著板橋大地,初心不忘。新中國成立七十余年的快速發展,板橋越發繁榮,活力四射,無論城鎮面積、規模、人口乃至經濟和生活水平,對於曾經的滄桑歲月可以說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在板橋集鎮的黃把左易地搬遷安置點,炎炎夏日映射下安靜祥和,已經50多歲的黃學良享受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從泥石流滑坡點搬遷安置過來,一家6口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別提有多愜意。

黃把村是一個地質災害點,多年來政府就想實行整村搬遷,苦於沒有政策支撐,沒有資金支持,加之群眾工作難做,就一拖再拖,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直橫亙在鎮黨委政府的心頭。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黨委政府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思路,開展工作,把緊鄰市場的最好地段作為最佳選址,同時廣泛征求搬遷群眾意見建議,最大限度用真心真情為群眾解難釋惑,搭建起了一座黨群干群的連心橋,讓搬遷群眾那顆“移動的心”真正駐下。

說起現在的生活,作為騾馬生意的行家裡手,黃學良不無感慨。 他說,想當初,工作人員幾次三番做工作,大家都不願意搬遷,現在過來,生意更好做了,道路修好后,大家回黃把左搞生產也方便,都是開車,不超過半個小時就到,現在他家已經購買了1輛貨車,1輛面包車,1輛三輪車,專門從事騾馬生意和生活生產,實現了從過去的“人騎馬到現在的馬騎人”轉變。據了解,板橋鎮總投資1.13億元,共計建設荷塘路、黃把左、黃姜市場異地扶貧搬遷安置點3個,安置搬遷貧困戶268戶,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844戶,徹底解決了2112戶7392人的住房安全問題。新建村級活動場所22個,實現了群眾的安居樂業。

致富橋——“貧困的家”有希望

剛進入六月,金雞峰叢廣袤的田野已是一片綠蔭,油菜籽剛一收割完成,各種奇異花卉和紅高粱就很快播種完畢,看長勢,2020年的秋天這裡又將是一個姹紫嫣紅的季節,又是一片旅游的天空。

52歲的楊利榮是金雞村村民,在黨支部的引領下,購買2輛牛車加入金雞旅游觀光合作社,近兩年來,在旅游旺季賺得盆滿缽滿,說起這些,任誰也不相信這是一個曾經的貧困戶,是鎮黨委政府搭建的致富橋讓許許多多像楊利榮一樣的貧困群眾看到了希望。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板橋鎮黨委政府結合鎮情、村情、民情實際,創新了多種聯結模式為紐帶,推行“資金”變“股金”、“土地”變“租金”、“勞力”變“現金”、“技術”變“薪金”的扶貧模式,確保群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金雞村以“黨總支+合作社+基地+農戶+景區”的旅游產業扶貧模式,成立了金雞農業旅游觀光合作社,積極鼓勵引導35戶貧困戶全部參與景區管理和經營,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在2至3月旅游黃金季,金雞村民人均收入達4000余元。與此同時,村級集體經濟也得到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發展,通過3100畝土地的流轉,729戶農戶年增收434萬元。此外,通過管理經營103輛牛(馬)觀光車,200余輛觀光自行車,127間景區內固定商鋪,全村各類旅社、客棧、農家樂91戶等,共創收778.6萬元,金雞村集體經濟創收57萬元。

板橋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區位優勢、民間資本優勢、商賈智慧優勢有效匯聚融合,形成了“1+1>2”的裂變效應。全國最大的小黃姜交易市場,每年交易鮮姜達40萬噸,干姜3萬噸,實現交易金額15億元﹔滇桂黔三省區結合部最大的大牲畜市場年交易大牲畜數千頭。黨委政府依托西南地區最大的小黃姜國際交易市場,通過“扶貧開發公司+行業協會+貧困戶+生姜種植戶”的扶貧模式,做強了市場實體,做活了虛擬市場,實現了線上線下的雙軌運行。深挖板橋小黃姜品牌效應,通過支部換血,協會重組,成功吸收53戶會員入駐,引導板橋金色小黃姜行業協會成立協會黨支部,把農戶由“小生產”引向“大市場”,輻射帶動周邊易地扶貧搬遷點貧困戶就近就業,共享集約化發展紅利。目前全鎮常年從事小黃姜加工烘烤戶約3000余戶,黃姜經營銷售大戶約200余戶,帶動200戶貧困群眾增收,姜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甚至遠銷日本、韓國及中東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另外,結合易地扶貧搬遷安置、脫貧攻堅工作中農村剩余勞動力及“三留守”的實際情況,黨委政府積極謀劃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培育新興產業。因地制宜種植辣椒、西瓜、葡萄、竹蓀、獼猴桃、白芨等特色農產品,積極吸納貧困群眾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到特色產業基地就業,目前已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300人,年均增收10000余元,有效解決了貧困人員“顧家、務農、賺錢”的矛盾,真正實現了“崗位設在家門口、持家創收兩不誤”。

生態橋——“荒蕪的村”變美麗

七月的清晨陽光柔和、清風徐徐,沙灣村55歲村民張書科臉上挂滿笑容,抱著小孫孫悠閑漫步在寬敞的客廳、綠植滿園的庭院。兒媳是臨縣富源十八連山鎮的人,與兒子成親后,夫妻倆一直在省打工,幾年下來,一幢具有現代風格的洋樓拔地而起。近段時間,兒媳婦專程回來看望他和孩子,讓洋樓裡充滿了歡樂和溫馨。

過去,沙灣村一直是板橋鎮出了名的臟亂差村,用張書科的話說,就是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房子亂搭亂建,柴堆、糞堆亂堆亂放,鄰裡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那叫個烏煙瘴氣。但是,通過幾年的規劃建設,綜合治理,沙灣村一下蝶變成新村庄、新產業、新生活、新發展、新風尚、新環境的美麗家園。

自從脫貧攻堅以來,板橋鎮以羅平縣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試點鎮為契機,把提升城鄉人居環境作為脫貧攻堅一項重要內容來抓,把鄉村自然生態和村風生態建設有機結合,按照“政府主導、群眾主體,鎮村一體、全面推進,健全機制、常態整治”的工作思路,提出“一年初見成效、兩年再上台階,三年重點突破、四年全面達標”工作目標和“十個一”工作任務,著力改變農村臟、亂、差現狀,積極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板橋鎮把環境綜合整治納入年度綜合考核,在重點區域選取典型,打造整治樣板村,帶動全面推進,通過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美麗庭院”創評活動,助推人居環境提升,先后建成品德村委會沙灣、栗子坡、金雞村委會小鋪子等9個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典型示范村。鎮成立保潔公司,組建一支290人的鎮、村保潔隊伍,垃圾每天收運處理率達98%以上,實現垃圾收運設施和環衛保潔長效機制“兩個全覆蓋”,群眾環境衛生意識和鎮村人居環境質量“兩個明顯提升”目標。板橋鎮被列為省、市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先進典型,金雞村榮獲農業農村部“2018年度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稱號,金雞村委會小鋪子村榮獲“2019年度省級美麗村庄”稱號,品德村榮獲“2019年度市級美麗村庄”稱號。

文明橋——“古老的鎮”譜和諧

在品德村委會栗子坡村,52歲的林海清非常客氣的迎我們進家裡坐。鎮婦聯為他頒發了“干淨人家”榮譽証書,他嘴裡說著感謝的話語,臉上露出朴實的笑容。他們一家5口人遵循著自家的家風家訓,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村子的村規民約,把家收拾的一塵不染,把生活過得其樂融融。

走進栗子坡村,大多數人家門頭都挂著一個家風家訓牌,這是板橋鎮黨委政府在脫貧攻堅中為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讓德治在脫貧攻堅中起到“內外兼修”的作用,開展文明創建評選活動的一個縮影。板橋鎮黨委政府以鄉村規劃引領“三治融合”示范村建設為契機,積極探索、帶動符合鄉村治理各項機制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制定《環境衛生村規民約》,簽訂《“庭院三包”承諾書》,組織開展“文明村”“好婆婆、好兒媳、文明家庭”“干淨人家”“十星級文明戶”“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創評活動,力促群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樹立良好鄉風文明,不斷完善社會文明誠信體系建設,實現自治增活力、法治強保障、德治揚正氣,“三治融合”的和諧新農村。

目前,板橋鎮1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921戶331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由5.87%降為0。板橋鎮先后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省級現代農業型特色小鎮”“省級園林城鎮”“省級衛生鄉鎮”“曲靖市2018年脫貧攻堅獎扶貧先進集體”“五星級市級文明小城鎮”等榮譽稱號。(毛虹 李喬良 周葉秀) 

分享到:
(責編:木勝玉、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