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沾益:好山好水出好药

当归、滇黄精、冰球子、白芨……珠江之源,群峰苍翠,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盘江镇,一片片中药材种植基地掩映在青山之间。
在云南煜欣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煜欣生物”)的冰球子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里,一簇簇紫红色的冰球子花开得正盛。整地、选苗、移栽、盖松毛、浇水,务工群众弯腰置身于花丛中,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精心呵护着正处于盛花期的冰球子。
云南煜欣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的冰球子正处于盛花期。人民网 雷霁摄
“沾益区是理想的中药材种植之地。这段时间是冰球子的开花季,我们采用人工干预授粉技术,保证种子的成熟率。”煜欣生物负责人周永利介绍,目前,公司种植基地面积已拓展至1500亩,滇黄精、冰球子等10多个品种的中药材在此茁壮生长。
好山好水出好药。地处珠江源头的沾益区山水资源丰富,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了丰富且优质的中药材资源。
土地里长出好资源,还得种好、管好。三分栽种,七分管理,煜欣生物在做好中药材常规春季管护的基础上,又针对天气状况,按照中药材种植的品种、生物特性、用水量等要素,定制了春季管护方案,由专人负责定时定点进行科学合理灌溉。
春季水肥管理、人工授粉,夏季除草施肥、秋冬采挖种植,每天都会一百名左右的村民此务工。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户”模式,该基地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
春季管护忙。每天清晨,村民张艳粉都会从附近的中村来到基地务工。“一个月收入大概2400元,收入稳定还离家近,所以我长年都在这里干活。”
农户在云南煜欣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工作。顾正晖摄
种植基地里,张艳粉轻快地转动手腕,娴熟地为冰球子做着基础管护。几年的劳作下来,她早已对这种开着紫红色花、形状独特的“宝贝”十分熟悉。
冰球子俗称“独蒜兰”,是一种名贵中药材,需要种植3年以上才能采收。由于植株矮小,野生资源减少,人工栽培已成为冰球子的主要市场供货途径。
但冰球子的种植技术一直面临着育苗周期长、成本高、存活率低等难题。“其培育条件十分严苛,从种子到种苗培育,需要在无菌实验室和室外自然光培育一年的时间才能进行移栽,技术要求高、投入大。”周永利介绍道。
如何破解冰球子人工栽培的难题?煜欣生物请来了科研力量赋能。
经过多年研究,该公司与云南大学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冰球子真菌与种子共生萌发技术。
采用以往传统的育苗方式,冰球子从种子到幼苗阶段,需要8个月的时间。“新技术将冰球子种子与真菌结合成复合体后直接播撒到地里,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成本,还将幼苗的成活率提高了30%以上。”周永利介绍。
沾益区当归标准化育苗基地。顾正晖摄
新技术的研发为冰球子的大规模种植打下了基础。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激增,冰球子鲜品价格也逐年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打牢种植基础后,煜欣生物还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在育种方面,该公司打造滇南本草园种质资源圃开展保育工作,依托专家工作站选育良种、储备品种,突破多项濒危植物人工繁育难题、取得多项专利;在产品开发方面,深度开发滇黄精系列产品,如黄精茶、九制黄精等,打造品牌。
“我们还打造出了云南规模领先的滇黄精连片育苗基地,每年能稳定产出5000万株滇黄精种苗,为产业种苗供应打下了坚实基础。”周永利自豪地说。
煜欣生物的发展是沾益区打造中药材产业的一个缩影。为了做强做优这一具有潜力的特色产业,沾益区紧扣市场需求,利用荒地、山地、林地等因地制宜地发展中药材种植,引入龙头企业重塑中药材产业格局。
中药材产业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创新研发必不可少。沾益区积极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先后引进了16位中药材领域的人才,成立专家工作站,携手合作社、种植大户共同搭建中药材产业发展协作平台。
从零星散种,逐步迈向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沾益区在好山好水中将中药材种出了品质和特色:先后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银杏连片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种植基地,累计建成百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20个,千亩中药材示范园区1个,万亩中药材示范园区2个,中药材专业示范村15个,专业合作社数量也达到了50余个,同时扶持了500余户示范大户,集群发展让农户增收致富。
从零星散种迈向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目前沾益区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银杏、红豆杉连片种植基地,累计建成百亩以上种植基地20个、千亩示范园区2个、万亩示范园区2个,打造中药材专业示范村15个,发展专业合作社50余个,扶持示范大户500余户,集群发展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近年来,沾益区分别获得“中药材产业示范县”、云南省首批“云药之乡”等称号。2024年,沾益区种植中药材18.5万亩,实现产值5.66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16.18%,一棵棵药草成为了当地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致富宝”。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