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鹤庆:五项机制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在大理州的青山绿水间,鹤庆县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自2023年以来,鹤庆县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创新建立“五项机制”,以三年为周期,对全县114个行政村开展全覆盖整治提升,精心打造2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如今,这些机制在人居环境、文明乡风、乡村治理、农民增收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银坊锤声传薪火,匠心筑梦兴乡村。鹤庆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人才“双培养”: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鹤庆县建立“双培养”机制,为乡村发展蓄满人才“活水”。
在村(社区)干部培养上,鹤庆县将其视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每年组织全县117个村(社区)干部开展全员培训,为他们“充电蓄能”。同时,深化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行动。2024年,21名村(社区)干部走进“专升本”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堂,提升专业素养。此外,还从普通高等教育应届毕业生中招录58名基层治理专干,优先充实到“千万工程”示范村,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
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同样有声有色。2024年,16期政策理论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相继开展,2060人次从中受益,297名农村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评选“鹤阳兴农科技名人”、举办银铜器锻制领域技能大赛、成立鹤庆银器产业学院……一系列举措让优秀人才崭露头角。草海镇罗伟邑村民李福明获评“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李陆静、杨铃波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他们成为鹤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闪亮名片。通过这些努力,鹤庆着力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等各类人才,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志愿服务:扮靓乡村新颜值
漫步鹤庆的乡村,绿树成荫,庭院雅致,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这背后,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志愿服务机制功不可没。
在草海镇彭屯村,“志愿服务+积分制”模式让村民热情高涨。每月18日、25日,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参与乡村清洁,每人每次能积2分,这些积分可以在村内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小小的积分,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也让大家在劳动中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
金墩乡邑头村文明自然村则推行“志愿服务+绿美村庄”模式。“2+N”义务工制度,让村庄保洁、沟道清理成为常态,同时还开展义务植树、政策宣传等多样活动。村民们积极响应,拆围见绿,在房前屋后种下迎春花,打造出一个个“美丽庭院”“最美小果园”。如今的村庄,瓜果飘香,鲜花烂漫,宛如世外桃源。
西邑镇七坪村的“志愿服务+保洁员”模式也颇具特色。每户每年出资200元环卫费,聘请专人负责村庄保洁,让村庄始终保持整洁。三年来,29个示范村组织5806人次志愿者参与,完成大量绿化工作,创建了多个省州级绿美乡镇、村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评选先进树正气,褒扬典范育新风。鹤庆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典型选树:涵养文明乡风
走进鹤庆的乡村,文明乡风扑面而来。这得益于鹤庆县建立的乡村先进典型选树机制。
各村完善村级道德评议会,每半年开展一次评议活动。在这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美德被大力宣扬,而不讲诚信、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则受到批评教育。每年一次的“孝子贤媳”“五好老人”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更是让榜样的力量深入人心。通过表扬大会、颁发奖状等形式,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引导大家见贤思齐,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
“中心户长”:架起党群“连心桥”
在鹤庆的乡村治理中,“中心户长”制成为一大亮点。从2024年5月起,17个示范村率先推行这一制度,以10—15户为单位,推选能力强、威信高的党员或群众担任中心户长。
中心户长家门口的公示牌,亮明了身份和职责。他们化身政策宣传员、致富指导员、文明示范员等多重角色,积极组织发动群众。“中心户内无矛盾,户长身边无纠纷”是他们的工作目标。如今,全县68个行政村已推行“中心户长”制,2163名中心户长联系着37496户农户。考评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优秀户长还会受到表彰,这激励着中心户长们用心服务群众,架起了党群之间的“连心桥”。
产业联结兴农路,金色硕果满田园。鹤庆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联农带农:鼓起农民“钱袋子”
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是核心。鹤庆县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多管齐下,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企业联农助力园区发展。鹤庆县引入18户农业龙头企业,建成小白龙现代农业产业园。“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务工岗位。入驻企业让农户每年获得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等多项收益。同时,借助洱海保护产业转移、沪滇协作机遇,建成多个标准化奶牛规模养殖场,带动数千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也水涨船高。
户户联合同样成效显著。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种植”项目,在专业技术指导下,依托企业发展蔬菜、兰花等产业。六合乡松园村的兰花产业,通过“党建+合作社+协会+农户”模式,带动众多农户参与,户均增收上万元,小小的兰花成为村民的“致富之花”。
拓宽就业渠道也让农民有了更多增收途径。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兑付交通补助。同时,建成零工市场、就业驿站等,形成“1+9+N”建设服务模式,帮助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鹤庆县的“五项机制”,从人才、环境、乡风、治理、增收等多个维度发力,以小见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施光荣、张学贵、李泽钧)
来源:大理州委政研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