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财经

云南威信:“小竹笋”撬动“大产业”

2025年04月17日09:56 |
小字号

一阵春雨过后,山林迎来勃勃生机。在昭通市威信县的万亩竹林里,罗汉笋(筇竹笋)破土而出。从山林到市场,一根根鲜嫩的罗汉笋“串”起了一条富民产业链,当地村民也从“靠山吃山”实现了“靠山富山”的转变。

2025年4月15日摄-正在采笋的村民

正在采笋的村民。

4月15日清晨,麟凤镇龙塘村大雪山原始森林内人影绰绰。龙塘坝村民小组村民李梅和同乡戴上手套、背着特制背袋,熟练地穿梭在茂密的竹林中,在枯叶交错间寻找冒头的新笋。

对于拥有20余年采笋经验的李梅来说,摘罗汉笋早已驾轻就熟。她拨开枯叶,顺着笋的边缘轻轻刨土,对准笋根用力一掰,一根根嫩黄的罗汉笋便落入袋中。“一到三月,笋子就长出来了,全家人都出动,只有最小的孩子留在家里。早上五点吃了早饭就进林子,下午四五点才出林子。好的时候能采一百来斤,不好的时候也能采四十斤。”她笑着说道。

在威信县龙塘村,像李梅这样的采笋能手已有上百户。每年罗汉笋上市的季节,就有成群结队的人进入竹山采笋。几个小时后,便能满载而归,将漫山遍野的“珍宝”兑换成实实在在的收入。

“打竹笋打了十多天,遇上天气好的时候,每天能有三百元左右的收入。”麟凤镇龙塘村锅厂坝村民小组村民赵心棋谈及自己的收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丰收的喜悦,林间的欢声笑语,瞬间让宁静的大山热闹起来。大雪山原始森林竹笋资源丰富,每年40天左右的罗汉笋采摘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麟凤镇龙塘村党总支书记陈其勇介绍:“罗汉笋的采摘期在每年的3月中旬到4月底,大概40天左右。今年的产量预计300余吨左右,产值预计270余万元。光是我们龙塘村每天进山打笋的笋农就有200多人,采笋期间,笋农的收入低的有三四千元,高的有一万多元。”

罗汉笋是威信县的时令美味,生长在海拔1600米的大雪山原始森林。其颜色为翠绿、乳白、淡黄色相间,肉壁厚,咀嚼起来味清香甘甜,具有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等特点,营养价值十分丰富,被称为“素食之王”。

2025年4月15日摄-菜市场码放整齐的罗汉笋1

罗汉笋。

新鲜采摘的罗汉笋质地柔嫩,需要尽快做保鲜处理。出山后,采笋人席地而坐,拿出竹笋,小刀一划,顺着笋干一转,水嫩的鲜笋便脱壳而出。竹林外围,收购商们将刚采下的竹笋打包、称重、付钱、装车,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我们是4月11号‘开称’的,平均每天收4—5吨左右,今年收购价是4.5元/斤,到目前为止已经收了20多吨,付给老百姓的钱有20万左右。”罗汉笋收购商胡涛介绍。

罗汉笋味道鲜美、口感爽脆,是不少老饕的心头之好。山中采摘,山外剥壳,山泉水煮熟浸泡,锁住鲜味。在菜市场,你可以找到这一年只有一季的新鲜食材。脆嫩的罗汉笋被整齐地码放在摊位上,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购买。

“大家都喜欢吃这个新鲜笋子,买的人很多,一天销售几十斤没问题。”威信县西区农贸市场摊主晋方先一边忙碌地为顾客称重、打包,一边满意地说道。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万亩罗汉竹林。野生的罗汉笋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也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威信县拥有54.2万亩竹产业。近年来,威信县依托生态优势,全链条布局,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加大品牌打造力度、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动竹笋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让“小竹笋”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鲁丽、白芯 文/图)

来源:威信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