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社区美了生活 贵峰花田有喜事

春光烂漫,花开正好。
“这片花田都归我管。”和月华指尖轻抚过缀满花苞的枝头,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骄傲。智能温室里有些闷热,她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又弯腰修剪起花枝。
三年前,和月华来到云南省丽江市的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区上班。“以前在市区工作,光坐公交车来回就得俩小时,现在骑车十多分钟就能到。”和月华家就在园区所在的贵峰社区,在“家门口”上班的她,不仅中午能回家做饭、照顾孩子,工资也更高了,日子越过越舒心。
来到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工作后,和月华笑容灿烂。人民网记者 刘怡摄
这几年,与和月华一样,贵峰社区过上这样幸福日子的居民越来越多。为啥?原来是当地转变发展思路,以绿色为发展底色,引入花卉产业,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如今,社区“颜值”更靓,居民钱包也鼓起来了。
经历“美丽蜕变”的贵峰社区位于丽江市古城区开南街道。十多年前,这里居民多以务农为生,但社区地处丽江坝子低洼地带,饱受自然条件制约:村民旱季盼雨来,雨季又常遭受内涝。更令人忧心的是,村里还有个水泥厂,与最近的村子只有400米之隔。据贵峰社区党委书记和立峰回忆,当年水泥厂机器轰鸣,不仅使整个街区笼罩在粉尘之中,还因开采后山资源,导致山体裸露。
要想发展,咋办?光靠种地可不行,得有产业“撑腰”!
借着古城区搞“一县一业”花卉产业的东风,2016年起,贵峰社区开始整合土地资源,陆续引入花卉企业,建起了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区。
日照长、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谁能想到,贵峰社区近2400米的海拔却成了种花的天然优势。依托高原气候,再加上科技加持的高标准温室,这里种出来的鲜花颜色艳丽、花苞大、鲜花瓶插期长,这些高端鲜切花不仅畅销一线城市,还远销海外。
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人民网记者 刘怡摄
有了产业,不少当地人就在家门口的产业园里务工,村民们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以前打工满身臭汗,现在打工一身花香。”站在鲜花包装生产线旁,贵峰社区村民和国珍一边说,一边手里忙个不停。几年前,她家将10亩土地流转给园区,一家三口都来园区务工,有土地流转金,有务工收入,年底还有村里的分红,一年下来,家里收入超过10万元。
产业兴,还要生态美。
关停水泥厂、修复受损山体,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庭院美化示范户等项目……这几年,贵峰社区修起污水管网,种植大片木梨、菊花,连花卉产业园区的灌溉水也实现了循环利用。
好环境引来了观光客。依托花卉产业,贵峰社区组建乡村旅游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开发研学、旅居、观花等新业态,走出一条“农花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2022年,依托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区,坐落于贵峰社区的四季花开景区成功获批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如今,漫步贵峰社区,街道干净整洁,纳西民居错落有致,远眺可观玉龙雪山,近处能赏绚烂花海。“这几年村里变化大,来村里旅游、旅居的人越来越多,”这段时间,贵峰社区大来下村村民和韶苹也忙着把家里的纳西老宅子改造成民宿,接待游客。
贵峰社区内,绚丽的花海与远处的巍峨耸立的玉龙雪山遥相辉映。人民网记者 刘怡摄
“现在,路边栽的是花,地里种的还是花,社区里的土地基本都跟花有关。”和立峰感叹,2016年,贵峰社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1万元,2024年就增加到近3万元;而村集体收入更是从2019年的3.8万元飙升到2024年的36.4万元。
春日暖阳下,远处的玉龙雪山的皑皑白雪闪烁着银光,与湛蓝的天、翠绿的树相互映衬;山脚下,贵峰社区繁花似锦,芬芳四溢。从“灰头土脸”到“花香满径”,贵峰社区的这条以绿为底、鲜花铺就的发展“幸福路”,正向着更明媚的远方延伸。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