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做实做细监督,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让民营企业“走在春风里”

2025年04月13日08:57 | 来源:云南日报
小字号

参加完“服务企业每周见面会”后,众位民营企业负责人对瑞丽市“服务企业有人问、抓、管、督”组织体系深表赞许;感受到“帮办代办”给自己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初到临翔区的企业代表连声致谢;伴着云南·南华国际食用菌交易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在高速路口附近卖了10多年野生菌的交易商搬进新市场、做起新生意,感觉像是“走在春风里”……

奔走在监督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广大民营企业和群众的肯定和赞扬。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省委决策部署和清廉云南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工作要求,做实做细监督,不断厚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沃土,让民营企业发展更有信心、更加顺心、更感舒心。

制定出台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召开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省政府真心实意把广大民营企业当作云南发展的“最好合伙人”,同心协力,开拓奋进,共创“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督促各级各单位知责担责、全面履责。特别是对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优政务服务、做好法治保障、做强要素支撑等10个方面举措,持续加强惠企利企稳企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起“发现问题、监督促改、查处问责、跟踪整改”的监督闭环,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赋能添力。

在日常工作中,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监督的“放大镜”聚焦在民营企业和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上,找准切入点、突破口,做实“监督+服务”,以监督“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自古就是南方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昆明,如今正汇聚各方力量,打造“投资沃土、温馨春城”。市纪委监委紧盯目标不放松,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与督促部门担当作为、激励干部敢为善为结合起来,为昆明持续打造“四季如春营商环境”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监督推动下,昆明在省内率先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门地方性法规——《昆明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为促进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与此同时,市纪委监委还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贴身”监督优势,督促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点题整治”为抓手,打造营商环境领域“干部群众点题—会商研判选题—主责部门答题—全程监督破题”的难点攻坚模式。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一业一证”改革,搭建“企业准营一件事一次办(昆明)”系统,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各行业落实“一件事一次办”提供了实践样本和有益经验。

同样是“点题整治”,丘北县纪委监委坚持纵横结合、协同联动。横向上,建立纪企直联直通机制,在企业设立优化营商环境观察哨,聘请观察员、监督员,采取点面结合、单点督导等方式开展贴身监督,督促职能部门落实主体责任,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关切;纵向上,派出专项监督检查组直达生产一线,走访收集企业改善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严肃整治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引凤来栖”,更要“引凤常栖”。结合开展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专题教育活动,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主动靠前、积极作为,助力健全帮扶企业责任机制、问题反映机制、协调解决机制、结果反馈机制,将“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服务理念传递到更多职能部门、更多民营企业,以作风效能之变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督促打造明白办、协同办、一窗办、暖心办的“四办”政务服务窗口,打造“保姆式”贴心服务模式,全力打通项目审批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建优发展环境、增强民间投资信心、服务民间投资持续助力。民营企业遇到难题时,窗口人员主动介入,当好“左右手”,让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

守法合规经营,才能筑牢根基、行稳致远。结合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边坚持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查处违纪违法问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一边抓实教育引导、以案促改、源头治理,用身边人、身边事给民营企业家讲清楚政策、讲清楚法律、讲清楚违法的代价,并通过专题辅导、座谈调研、案例剖析,助力其健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完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增强廉洁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进而维护好亲清政商关系。(记者 杨富东)

(责编:徐前、祝鸿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