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漾濞:土地轮作“生金” 促家门口增收

阳春三月,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淮安村的西瓜种植基地呈现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该县立足资源优势,创新推行“党总支+企业+基地”的发展模式,通过集中连片发展西瓜、大葱、贡菜等特色产业,不仅实现了土地高效集约利用,更带动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探索出一条具有漾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4月8日,走进淮安村两百余亩的西瓜种植基地,只见排列整齐的现代化大棚内绿意盎然,浑圆饱满的西瓜掩映在藤蔓之间,长势喜人。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除草、修枝、疏果,为即将到来的西瓜上市季做最后准备。
“今年我们在漾濞县共种植了六百余亩西瓜,主要雇佣本地劳动力,每亩地大约需要40个工日。”淮安村西瓜种植基地负责人杨军介绍。该基地作为漾濞县重点培育的现代农业示范点,已成为当地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
在基地务工的淮安村龙井村民小组村民常学丽,从去年12月起就参与了从大棚搭建到田间管理的全过程。“在这里每天工作8个半小时,能挣100块钱,还能学到先进的种植技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常学丽边忙活边笑着说,像她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在基地里还有近百人。
据了解,今年淮安村种植的无籽美多西瓜品质优异,以其糖度高、汁水丰沛、口感细腻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杨军算了一笔账:“预计亩产可达6000斤左右,按去年每斤3元的收购价计算,效益相当可观。我们的西瓜主要销往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漾濞县在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据杨军介绍,西瓜采收后将轮作玉米、土豆等作物,形成“西瓜—旱粮”的生态种植模式。
“5月1日左右西瓜开始上市,销售期持续到中秋节。之后立即种植玉米、土豆,来年再继续西瓜种植,实现土地全年高效利用。”杨军表示,这种科学的轮作制度,既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又有效避免了连作障碍。
近年来,淮安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搭建平台促成村民与农业企业合作,通过土地流转盘活了闲置资源。截至目前,全村已流转土地300余亩用于发展特色产业,每年为村民带来土地租金收入30余万元,务工收入超过2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打造漾濞特色农业品牌为目标,推动产业提质升级。”淮安村党总支副书记王亚情表示,一方面要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观光采摘等休闲农业;另一方面将继续创新“党总支+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如今在漾濞县,像淮安村这样的特色产业基地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通过党组织引领、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漾濞大地徐徐展开。(段莎莎、杨印品、董超、刘慧玲、熊贵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