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云南省红河县:

“巧工坊”巧解群众“家门口”就业难题

2025年04月11日14:55 |
小字号

“真没想到扫个码就能在家对面的服装厂找到合适的岗位,工作时间固定,中午还能回家给孩子做饭,工资待遇也不错。”云南省红河县迤萨镇勐兴社区居民李英欣喜地说。这得益于红河县创新推出的“巧工坊”就业信息二维码,让像李英一样的当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群众在迤萨镇勐兴社区车间就业(杨哈叁摄)

群众在迤萨镇勐兴社区车间就业。杨哈叁摄

近年来,红河县采取提供就业岗位、就业培训、服务设施等措施,建立“巧工坊”,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就业孵化中心,目前全县每个乡镇均已建立“家门口就业孵化站”。

为打破就业信息不对称的壁垒,红河县“巧工坊” 精心制作了就业信息发布二维码。通过线上实时动态发布招工信息,群众只需扫码,便能实时了解岗位动态,涵盖薪资待遇、工作要求、企业简介等关键内容,极大地节省了求职者的时间与成本,推动招工服务从“赶集式”向智慧化转型。目前,红河县“巧工坊”就业信息平台累计线上浏览量3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00余人。

群众在”巧工坊“进行技能培训(杨哈叁摄)

群众在“巧工坊”进行技能培训。杨哈叁摄

针对群众技能提升需求,“巧工坊”创新推出“家门口”培训模式。该培训项目以“来料加工+实操训练”为核心,构建了阶梯式技能培养体系,从入门级的编织基础教学,到进阶的样式设计、工艺改良课程,均由业内资深师傅驻点指导。通过“理论讲解+现场实操”的沉浸式教学,学员在真实生产环境中边学边练,能快速掌握实用技能,实现从零基础到技术能手的蜕变,为稳定就业筑牢根基。

目前,该县建成“巧工坊”就业服务中心(站点)13个,来料加工订单辐射92个村(社区),带动就业920余人。

群众在”巧工坊“手工编织(杨哈叁摄影)

群众在”巧工坊“编织手工艺品。杨哈叁摄

今年以来,红河县充分挖掘本地产业潜力,开发大量适合本地群众的就业岗位。通过石膏产业加工区扩容,引进服装加工、电子商务、果脯果干加工、肥料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预计创造就业岗位1500余个。(杨哈叁)

来源:红河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