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法治

楚雄南华公安:护航群众撑稳"致富伞"

2025年03月27日08:31 |
小字号

被誉为"中国野生菌之乡"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凭借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出极为丰富的野生菌资源。据统计,全县境内现有野生食用菌354种,年交易量超过1万吨。这一产业不仅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计,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为此,南华县公安局紧紧围绕"平安菌乡"建设目标,创新实施"警务跟着产业走"服务机制,通过多项举措严格把控野生菌质量安全。

民警到黄金菇种植基地开展普法宣传。

民警到黄金菇种植基地开展普法宣传。

清源头,明产权

为了更好地保护绿水青山,南华县制定出台《南华县松茸等食用菌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建成以松茸、牛肝菌、块菌、大红菇等菌类为主的野生菌保育促繁科技示范基地16个8040亩。

“以前,我们这里总是接到有外人到承包山采松茸的警情,自从封山育林育菌‘七不准’措施出台以后,我们与政府、村委会联合进行宣传,这种警情就‘断崖式’地减少了。在森林防火期,我们构建‘一林一警+N’模式,从源头进行管控,确保森林不起火,雨季菌农有菌可采。”五街派出所民警段瑞兵说道。

南华县公安局推行驻企警务助理工作制,177名民警分包深入各专业合作社、电商、交易市场等企业,排查可能影响企业及商户经营的风险隐患,对可能侵害知识产权的案件做到快侦快破,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确保营商环境清朗。

同时,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大批民警辅警到村社区、快递站、菌菇交易市场等场所开展普法宣讲活动,及时向群众普及高发案件防范措施,营造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

2024年以来,全县公安机关已开展普法宣讲活动220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1万余份,受教育群众达13.9万余名。

民警在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开展人流疏导工作。

民警在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开展人流疏导工作。

强打击,快调处

“感谢你们全力破获案件,及时保障了我们的合法权益。”某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陈先生表示由衷感谢。去年3月,该食用菌种植基地内的黄金菇被盗,南华县公安局龙川派出所民警通过调查,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不到一天时间就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随着全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在南华落地,人流量大增。每天13时左右,是市场最热闹的时间,大量买菌的散客和菌农纷至沓来,菌农与菌农、散客与菌农之间纠纷时有发生。因此,维持秩序,成为了派出所警务的一项重点工作。“从高速路口到市场内部,都有我们的民警和辅警维持秩序。”南华县公安局特警大队大队长段述林说,“我们把工作做在前面,对冲突摩擦及时‘降温’,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为维护广大“菌主”利益,南华县公安局紧盯盗窃、诈骗等侵害群众切身利益案件,精准发力、快速侦破,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同时,组建“社区民警+市场工作人员+社区治保会人员”的治安联勤队伍,采取“徒步巡逻+定点值守+流动巡查”的警力叠加模式开展全方位巡逻管控,快速处置突发情况。

南华县公安局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到餐馆开展安全检查。

南华县公安局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到餐馆开展安全检查。

净餐馆,保安全

为了让来南华的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游得舒心,南华县公安局秉持“上前一步、主动服务”的理念,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卫生许可证件一定要齐全,销售场所的卫生一定要符合标准,菌菇一定要烹饪熟。”3月14日,南华县公安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走进辖区农贸市场、餐馆、野生菌食品相关经营店铺,针对菌类食用安全问题展开细致检查。

在强化案件侦办的同时,南华县公安局注重与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的联勤协作,严查销售变质食品和“三无食品”、“非法添加”等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提高群众及经营者法治意识和鉴别假冒伪劣食品能力,让游客吃得放心。

南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针对山区线路弯道窄,易发交通安全事故的隐患,组织警力,采取车巡、人查等方式,对辖区主干道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同时,结合春季出行游客多、车流量大的实际,加强路面管控和交通疏导,深入村(组)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和游客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

未来,南华县公安局依托县域资源禀赋,把警务前移,让服务靠前,护稳菌乡“金招牌”,护航食用菌全产业链持续发展。(高海涛、刘雁 文/图)

来源:楚雄州公安局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