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文旅

读廉萍《荷叶浮萍》:秋水洗目读红楼

2025年01月16日08:32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秋水洗目读红楼

因为机缘巧合,我担任了《荷叶浮萍》一书外审。作者的学问深湛,文字灵秀,让我深有感触,因而想把自己的一得之见分享给读者。

《荷叶浮萍》以随笔的形式解读《红楼梦》,多为短文,每篇只说一个主题。因该书体例是按原著回目排序,关于人物的文章是分开排列的,这样排列的好处是移步换景,如行山阴道上。但阅读时要回忆读过的有关文章,把它们联系起来思考。以林黛玉为例,该书中的《香菱学诗》《林妹妹的诗论》《红楼里的凸凹》《风露清香》《莲花台前认前身》等都是有关林黛玉以及香菱的,只有把它们联系起来读,才能全面理解曹雪芹对林黛玉的精雕细刻,用心良苦。在《莲花台前认前身》中,作者总结说:“英莲和黛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人都是姑苏人氏,都是独女,都幼年遭遇乱离,三岁那年都要被癞头和尚带走,父亲都帮过贾雨村。到了大观园里,香菱在混沌初开的‘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现场出现过,后来又跟黛玉学诗。总之,英莲和黛玉,可以互为敌体,一起并列在四季花卉中,似乎也没什么不可以。”

《荷叶浮萍》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在《红楼梦》名物考证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先来说园林。在《从会芳园到大观园》一文中,考证了大观园的由来:“大观园的地皮,大观园的格局,大观园的水道,相当一部分是在会芳园的基础上改造形成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会芳园就是大观园的前身。”譬如说到大观园的水,“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卯榫接合,不差分毫。

再来看器物。在《蕉叶杯》一文中,作者坦诚地写出了自己的认识过程:原以为蕉叶杯“就像小半截蜡烛,蕉心犹卷,瘦而略深,倒也与‘小小的’三个字相称”。后来读扬之水《奢华之色》,“才知道叶子居然是平展开的,‘不过浅浅弯成弧形,略足盏意’。”《文物》杂志记载南宋张同之夫妇墓出土的蕉叶杯“长9.2、宽5.9、高1.6厘米”,“可见是宽宽浅浅,以盛酒少而侧身‘小小’之列”。打通古今,以文物为例证,令人信服。

考证名物的同时,作者还有机结合人物的命运,如由大观园写宝玉的人生体验,由蕉叶杯说到林黛玉、苏东坡的不胜酒力,由古到今,以今证古,把枯燥的考证写得妙趣横生。

《荷叶浮萍》一书不仅以细读功夫、名物考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它灵动活泼的文字更见出作者的功力。

我们先来看篇名。短的只有两三个字,如《焦大》《贾母》《题帕》《梦坡斋》《二丫头》,简洁至极。长的如《贾瑞:野百合也有春天》《〈燃藜图〉与〈莲舟仙渡图〉》《惜春画·慧娘绣·香菱诗》,在篇名里充分发挥了标点符号的作用,意象丰富,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阅读欲。这样的排列参差错落,使读者不会有审美疲劳。

再来看对于每篇文章的谋篇布局,也是千姿百态。大多数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如《邢夫人》《贾母》。而《红楼与唐伯虎》则从故宫的“石渠宝笈特展”展出的唐寅行书《自书词》说起,第一句就是“红楼画阁天缥缈”。秦可卿的卧房中,挂有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贾宝玉大观园题碣,连用唐伯虎“红杏枝头挂酒旗”“处处风波处处愁”。林黛玉的《葬花吟》仿的也是唐伯虎葬花故事,她的《桃花行》也是仿唐伯虎的《桃花庵歌》。由此可见曹雪芹对唐伯虎作品的熟稔和偏爱,更见出该书作者的爬梳剔抉功夫之深。

《荷叶浮萍》中每篇的结尾处,作者都精心作结。《溺爱是人生里的蜜》在解读贾母对宝玉的溺爱之后说:“溺爱,是人生里的蜜,永远不会太多。”《平儿的委屈》最后写道:“受委屈,还算不得委屈;别人看不到的委屈,才是真委屈。”余音袅袅,让读者感叹作者对人情事理的体悟之深。

“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荷叶浮萍》以灵动活泼的文字,解读了《红楼梦》的种种美妙,自抒机杼,独具风采,我愿意把它推荐给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们。 (作者:李世琦,系河北人民出版社编审)

(责编:木胜玉、徐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