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学生和他们的“影子老师”——

成长路上 如“影”随形

尹馨
2024年12月11日08:49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增强残疾人领导力,共创包容且可持续的未来”。这一主题明确了残疾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转变:他们不仅是社会福利的接受者和被照顾者,也是能够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建设者和引领者。近期,人民网云南频道推出系列报道,讲述残健融合背后那些积极的、包容的、温暖的故事。

午后的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解五年级语文课文《将相和》。学生红红(化名)突然开始不安地扭动身子,嘴里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

站在教室后方的李茜茜快步上前,一边拍着红红的背安抚她的情绪,一边在她耳旁轻声询问。很快,红红安静下来,目光转到课本上,老师继续上课。

在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中专部西餐烹饪专业的课堂上,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红红患有唐氏综合征,班里其他学生的情况和她相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学校为课堂配备了1至2名“影子老师”,李茜茜就是其中之一。

1课堂上,李茜茜(左)安抚学生的情绪。人民网-尹馨摄

课堂上,李茜茜(左)安抚学生的情绪。人民网 尹馨摄

“影子老师”又称为助理教师或资源教师,是陪伴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在学校适应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的专业老师。

“影子老师”与孩子们朝夕相处,陪伴他们成长路上的每一步。“让特殊孩子能独立走到阳光下”,是“影子老师”最大的心愿。

24小时如影随形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中专部西餐烹饪专业开设3个班,共有45名学生,多为有智力障碍的孩子。

“大专部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从大二开始,都要轮流担任‘影子老师’,每周安排7个人,每2个人照顾一个班。”李茜茜说。她是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教育与康养学院特殊教育专业2023级学生,现任西餐烹饪专业的副班主任。

“影子老师”的工作,意味着需要24小时“不离不弃”。每天早晨6点半,“影子老师”和生活老师一起叫孩子们起床,带着他们去食堂打饭;白天陪同孩子们上课、休息、运动;晚上8点40分晚自习结束后,组织孩子们洗漱,直到9点40分熄灯睡觉。

同一间寝室里,孩子们睡下铺,“影子老师”睡上铺。“熄灯后只要有一个人说话,其他人也会跟着说。”对李茜茜来说,纪律管理是一大难题,因为“有些规则孩子们无法理解”。

吃饭同样如此。孩子们排队打饭,“影子老师”需要一遍遍数人数,确保“人不要丢了”,还要关注每个孩子买了什么、吃了多少。“刚入学时,有的孩子对数量没有概念,看到什么都买,吃不下也要吃。”李茜茜说,“我们会大致记住每个人的饭量,帮助他们控制餐标。”

“‘影子老师’的陪伴是全方位的,亦师亦友。”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教育与康养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邓迎说,“我们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培养特殊孩子的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让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深入体验‘影子老师’的工作,构建具有特色的院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罗润田是该校特殊教育专业2021级学生,今年6月毕业后又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留校,成为一名“影子老师”。“这是我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事物,我希望可以为特殊孩子们做得更多。”她说。

2影子老师(右)陪同学生一同上台回答问题。人民网-尹馨摄

“影子老师”(右)陪同学生一同上台回答问题。人民网 尹馨摄

成为“身边人”

半年的岗位实习,让特殊教育专业2023级学生黄永灿的思想发生了极大转变。

一开始,她选择特殊教育专业的驱动力源自“想要了解他们的世界”。以“影子老师”的身份站在教室里时,她小心翼翼,担心因自己的考虑不周而冒犯了孩子们。

“这种心态是不对的,‘影子老师’不能把自己剥离出去。”渐渐地,黄永灿发现这群孩子其实很纯粹,也很可爱:“他们会围在我身边会一口一个‘老师’,会向我展示得意的作品,会很直接地表达‘喜欢’,吵架了会拉着手找我当‘裁判’……他们把我当成可以信赖的朋友。”

“有的孩子病情并不重,但因自卑而敏感,他们不愿在人多的地方开口说话,怕被说笨。”黄永灿总结工作方法——陪伴和鼓励,成为他们的“身边人”。

课堂上,黄永灿会站到不安的孩子的身边,在老师提问时蹲下身说“我们一起来回答”;每当孩子鼓起勇气站起来,无论是否答对,都竖起大拇指。

学生小杰(化名)语言功能正常,但总是读不出课文。黄永灿利用晚自习和课余时间,把小杰单独叫到走廊上,陪着他一起读古诗,直到小杰面对全班同学时也敢大声说话。

每天晚上7点,晚自习开始,西餐烹饪专业的教室里便会传出动人的歌声。

往往由“影子老师”起个头,其他孩子便跟着唱起来,最后,零星的歌声汇成合唱。“唱歌是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他们由衷地感到开心。”黄永灿说。

3西式面点制作实训课上,黄永灿(右)协助同学制作蛋糕。人民网-尹馨摄

西式面点制作实训课上,黄永灿(右)协助同学制作蛋糕。人民网 尹馨摄

陪伴的目的是独立

但鼓励不意味着无原则的纵容。“睡觉要熄灯”“课堂上不能大喊大叫”“骂了同学要道歉”……每天,黄永灿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重复规则,帮助孩子们做情绪管理。“不需要‘特殊’对待他们,孩子们需要的是认可和融入,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回归社会的第一步。”她说。

半学期结束时,黄永灿收到了一封“情书”。

“这其实是一封检讨书。前一天晚上,小敏(化名)熄灯后不睡觉,讲话还打扰到了其他同学,被我严厉批评了。”黄永灿回忆道,第二天,小敏请其他老师帮助,把道歉的话写在黑板上,再一字一句地抄下来。因为无法理解“检讨书”的概念,她写上“情书”两个字,送到黄永灿手里。

“她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道歉,我有种‘孩子终于长大了’的感觉。”那是黄永灿第一次感受到欣慰,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可怜,而是理解。

邓迎介绍,学校通过推广“影子老师”的育人模式,将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通过营造特殊的教育环境,进一步拓宽特殊教育的专业方向和内涵,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助力特殊孩子们能够早日融入社会。

“陪伴的目的是独立,让特殊孩子拥有自理、自立的能力,能够被社会接纳和包容,就是‘影子老师’存在的意义。”李茜茜感慨。

黄永灿想在毕业后回到家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近年来,红河州开始建设特殊教育学校,正是需要‘影子老师’的时候,我有相关教学经验,希望能为家乡出一份力。”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