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盟:沪滇协作促增收 山海相约唱新歌
活力四射的街舞、独具特色的民族舞……在上海欢乐谷,44岁的西盟籍演员岩主和同事们向游客展示了多样的才艺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游客的阵阵喝彩。
“15年前,我怀揣着憧憬和好奇来到上海。在这里,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于是选择留下来。”3000多公里,是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到上海市的距离。对于以前从未出过远门的岩主来说,这是一段未知的旅程。如今,岩主已经成为了上海欢乐谷艺术团表演室的一名领班。
“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颇丰。”岩主说。
西盟演员在上海欢乐谷表演。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自1996年上海对口帮扶西盟以来,西盟县持续深化滇沪劳务协作,全面加强合作交流,大力实施“技能提升、转移就业、兜底保障”三位一体的就业扶贫举措。在劳务输出过程中,积极探索打造“西盟佤山歌舞者”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将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实现了沪滇劳务协作助力脱贫效益的最大化。
“这些年,借助‘阿佤人民唱新歌’的影响力,西盟越来越多的‘佤山歌舞者’通过到上海务工,‘走出去’提升自我,真真切切地改变了命运。”西盟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陈俊华说。
西盟县滇沪劳务协作招聘会。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16年以来,西盟县共向上海输送转移就业人数5000余人,其中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279人,包括脱贫劳动力170人。“西盟佤山歌舞者”于2021年成功入选为全国146个劳务品牌之一。
在稳定“县外输出”助力群众就业增收的同时,西盟县还在“县内拓岗”上下功夫,利用沪滇劳务协作资金开展培训、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促进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以及兜底保障贫困劳动力就业。
在全面提升群众素质方面,西盟县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就业创业等目标,深入开展“先锋强志”素质提升工程和“乡村领头雁培育行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群众掌握1至2项致富技能,实现群众素质和技能的双提升。
西盟县外出务工人员直通车。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17年以来,西盟县共使用沪滇劳务协作资金开展培训61期,参训3302人次(全部为脱贫劳动力)。其中2024年已开展培训2期,参训人员102人次,为西盟群众的技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陈俊华说。
在高位推动转移就业方面,西盟县通过组织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春风行动”等转移就业现场招聘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找渠道、搭平台、架桥梁,实现了“走出家门上车门、下了车门进厂门”的全链条保障服务。
“现在就业政策非常好,政府为我们搭建了务工信息和求职平台,非常方便。与前些年外出务工需要逐个联系企业不同,现在招聘会现场就可以对接多家企业进行求职,这让我很满意。”西盟县勐梭镇王莫村的村民岩科说。
西盟县乡村群众打扫卫生。西盟县融媒体中心摄
在精准实施就业帮扶方面,西盟县通过学习借鉴上海黄浦区社区治理的先进经验,合理开发设置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帮助更多的“三无人员”家庭劳动力通过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安置实现就业,兜底保障贫困劳动力就业。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维护好我们村一组的环境卫生,一个月能有800元的收入。”在西盟县中课镇嘎娄村,村保洁员叶春是众多乡村公共服务岗位中的一员。这份来之不易的就业岗位让她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她说:“有就业渠道,我们的日子才能踏实有奔头。”
2017年以来,西盟全县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9737个;其中,使用沪滇劳务协作资金开发的乡村公益性岗位有4663个,占总开发人数的48%。
下一步,西盟县将继续深化沪滇劳务协作机制,坚持就近就地就业、异地就业和到沪就业并举的策略,充分发挥上海对口帮扶的优势,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增强脱贫人口的稳定就业能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