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云南文山: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2024年12月03日15:20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美丽村庄入画来,特色产业兴起来,各族群众笑颜开……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启动实施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为目标,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胆突破、勇于创新,以“三条路径”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目前,全州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19项指导性指标已达标18项,在全省边境州(市)综合排名位居前列。

突出“红”与“绿”的结合

打造党建强、环境美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文山州将“绿美文山”建设和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相结合,以党建引领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为抓手,引导各族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向42个沿边行政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126名,实现沿边行政村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把乡愁美景、民族特色、边境风貌与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充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五美”建设和“清三堆建三园”等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户厕改造等项目实施,将边境地区打造成绿美宜居新农村。擦亮“绿色”底色,建设中越边境生态安全屏障,3个边境县麻栗坡县、马关县、富宁县森林覆盖率分别为47.59%、47%、55.57%。

聚焦“美”与“富”的追求

打造生活好、产业兴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文山州坚持“绿就是美、美就是富”的理念,注重把自然生态、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相结合。实施“村庄景区化”建设,42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全部按3A级以上景区打造,逐步让村庄变景区。瓦蚌村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8%,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通过“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在3个沿边县大力发展草果、八角、砂仁、肉牛等高原特色农业,形成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廊带,不断提升产业收益,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42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共打造“一村一品”产业17个,猛硐乡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杨万乡进入云南省“一村一品”专业镇目录,34个行政村进入云南省“一村一品”专业村目录,边境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891元。

着力“新”与“特”的实践

打造基础牢、边疆稳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文山州制定“一村一方案”,建设一批产业支撑型、观光旅游型、边贸助推型等不同类型且独具特色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42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718个自然村(组)道路硬化,动力电网和自来水网普及率均达100%,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幼儿园“一村一公办”覆盖率100%,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效位列全省前列,涌现出老寨村、大梁子村、上寨村等一批可学习、可借鉴、可示范的特色亮点村寨。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和“五级段长制”责任,建立“五户联防”“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41.6万名干部群众24小时值守在边境一线,成功创建强边固防示范村14个,打造强边固防“3.0版”,推动全民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奉献边疆。

熊光泽一家三代人,72年做好一件事——守护边关,成了边疆边境的传奇典范;文山州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富宁县、麻栗坡县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党建引领强边固防经验做法得到中央组织部肯定。党在边疆的执政根基不断夯实,绘就了一幅“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画卷。(徐前、郭丽、田莉)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