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力戈山林新“蜂”景

2024年10月10日15:17 |
小字号

“以前外出打工,现在回家养蜂。”云南省楚雄市三街镇力戈村“90后”青年杨国豪看着自己的20余亩胡蜂养殖基地,开心地讲起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返乡创业路漫漫,逆水行舟难向前

2017年,杨国豪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摆脱贫困,杨国豪外出打工。由于家庭压力和自身技能的限制,一直没有什么积蓄,他无意中得知胡蜂养殖是新的创业赛道,在深入了解其经济价值后,杨国豪回家养蜂的念头越来越强烈,2021年,他决定离开繁华的上海,回到小山村试一试。

胡蜂,又称马蜂、黄蜂,在云南方言中被称为“葫芦包”,其攻击性强,常使人避而远之。然而,胡蜂自身价值极高,不仅含有18种氨基酸及多种矿物质,还在生物防治、医药和食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说起养蜂之路,却是好事多磨。创业之初,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杨国豪就选择与人合作养蜂,对胡蜂的习性和养殖环境了解不够充分,缺乏实战经验,蜂王没有熬过寒冬,全军覆没。

杨国豪养殖的胡峰。杨国豪摄

杨国豪养殖的胡蜂。杨国豪摄

但见乡情浓似酒,初心不改志愈坚

初期创业的失败,让年轻的杨国豪怀疑自己不是养蜂的料,一度想要放弃,但幸运总会眷顾每一个努力的人。

得知杨国豪养蜂创业失败,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多方打听,主动联系贵州、广西等地的胡蜂养殖公司,推荐杨国豪外出学习胡蜂养殖经验。勤奋的杨国豪很快掌握了人工养殖胡蜂三大关键环节的重要技术。学成归来第一年,养成胡蜂约1800巢,实现销售收入4万元。

胡蜂攻击性强,尾部的毒刺会释放神经性、血液性毒素,稍不留神就会受伤。但尝到甜头的杨国豪没有因为养蜂危险而停下前进的脚步,经过2年的摸索,“解锁”了驾驭胡蜂的“秘诀”,他能熟练运用高密度养殖、人工圈内养殖等重要技术,蜂王成活率高,蜂蛹肥硕健康。“桀骜不驯”的胡蜂,成为了杨国豪致富的好帮手。

随着规模的逐年扩大,杨国豪2024年养殖胡蜂达3600余巢。他还参加了乡镇组织的电商培训,开通视频账号宣传自己养殖的胡蜂,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目前,蜂蛹、成蜂和蜂巢均可销售,销往双柏、牟定、大姚等地,能实现年均纯收入8万元。

事成不忘家乡人,回馈乡亲一片情

“力戈的山水养育了我,如今我的日子变好了,一定要为村里做些事情。”杨国豪作为脱贫户,一直把力戈村民增收工作放在心中。

为了实现带领村民们拓宽增收渠道的目标,杨国豪考虑通过扩大养殖规模,培养一批熟练的养殖工人,为村民们提供一些就业岗位。

但建设大棚所需的土地成为了难题。楚雄市烟草专卖局驻力戈村的工作队员们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杨国豪,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为他办理用地手续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在劳动之余,杨国豪主动向左邻右舍的乡亲们传授养蜂技术,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有一批人掌握了养蜂基本技能。“我虽然学历不高,但有一门技术在手,还能帮助到别人,这让我感到很自豪,以后我要学习更多的养殖技术,争取帮助到更多的人。”

在谈到养蜂收获时,杨国豪感慨的说到:“力戈村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了,去年烟草部门给我们村建成的停车场为我运输蜂蛹帮了大忙,听说他们还要为我们装路灯,照亮我们出村的道路,我们村的致富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笪颖飞、何莹)

来源:楚雄州烟草专卖局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