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减加优”三字诀,让群众更省心
“从手机上提交申请,半个小时就把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办好了。”近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市民王女士在县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指导下,从手机上的“办事通”APP提交“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申请,并成功上传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材料,很快就完成了出生医学证明首签、预防接种证申请等事项的办理。
接下来,相关材料和信息会在医院以及公安、医保、人社等部门之间高效流转,过几天户口本、医保卡、社保卡等证件办好后,工作人员会通知本人到政务服务大厅取件,也可以免费邮寄到家实现“零跑腿”办理。
“以前办理新生儿出生相关事项要多个部门来回跑,现在在医院就能‘一站式’办完所有事项,实现了全市范围内‘一次都不跑’办理。”昭通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推行“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以来,所涉及的7个事项全部实行“一窗受理、一次办理”,办理时限从40个工作日压缩至13个工作日,申请材料由20份压缩至7份,行政服务效能和群众办事体验感均实现大幅提升。
今年5月,昭通市在全省率先推动“开办道路货运企业一件事”省级示范事项落地落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流程控制在半小时内办结,最快在15分钟内办结。
今年5月28日,昭通市永善县青胜乡的李先生在当地政务服务大厅“一件事一次办专窗”,通过“一表申请、一次提交”的方式,短短15分钟就申领了《道路运输证》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以前办许可证、营运证最少要跑两趟,现在跑一个窗口、一次交材料就办好,太高效了。”李先生感慨。
念好“减、加、优”三字诀,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落实,让企业群众办事更省心、舒心、暖心。今年以来,昭通市坚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总抓手,在办事环节、所需材料、办理时限、跑动次数上做“减法”,在进驻事项、增值服务、特色事项等方面做“加法”,不断优化延时服务、智能审批、引导办理、帮办代办等贴心服务,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落细。今年1—8月,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共办件196.03万件,同比增长31.63%,好评率达99.99%;国家和省要求的第一批16个“一件事”已办理18万余件。
紧扣“减”字精心谋划,让办事尽显“省心”之效。为提升群众办事效率,昭通市打出“颗粒化”梳理减环节、多条线融合减材料、集成化服务减时限、“数字赋能+帮办代办”减跑动等“组合拳”,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一窗通办、全程网办等服务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高效、更便捷。目前,16项“一件事”在环节、材料、时限、跑动次数上,分别压减了86.59%、69.13%、81.23%、93.68%。
围绕“加”字协同发力,使办事更具“舒心”之感。在进驻事项、拓展特色事项、“一类事”增值服务上做“加法”,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在省级基础上减少负面清单事项17项,推动更多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积极拓展金融、法律、用工、水电气网、照相、打字复印等公共服务实现“一门能办”。全力推行“一类事”增值服务,将45项高频单一事项集成为7个“一类事”,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类事一站办”。目前,全市拓展特色“一件事”29个,累计办件1.4万余件,特别是在开办餐饮店、开办药店等涉企“一件事”中,叠加“企业扶持贷款政策咨询、企业创业贷款申请”等增值服务,得到企业一致好评。
在“优”字上狠下功夫,让办事充满“暖心”之情。在优化政务服务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中,昭通市有针对性地推出智能审批、引导办理、帮办代办、延时服务等暖心服务。在创新智能审批方面,开发AI智能自助终端,上线老年优待证、卫生许可证、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申请等10个事项,累计办件6000余件。在帮办代办方面,全市组建帮代办队伍13支212人,为投资项目、涉企事项、特殊人群等提供专班服务、上门服务;常态提供午间错时办、下班延时办、周末、节假日预约办,有效解决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办不了”问题。今年以来,共开展帮办代办1.9万余件,其中投资项目868件,提供错时、延时、预约、上门服务13905件。
此外,昭通市还建立完善引导办理机制,在全市政务服务大厅办事窗口准确公布事项清单、办事指南、一次性告知书,拍摄发布“教你办”视频,强化宣传引导提升政策知晓率,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