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财经

鱼跃沧江 绿电共生

曾智慧 孙贺
2024年10月10日11:15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滚滚澜沧江水,奔流向南,江水流经区域,一座座水电站将磅礴水势被转换成源源不断的绿电,输送至千家万户。

在澜沧江上游云南段——怒江州兰坪县境内,华能澜沧江公司黄登、大华桥水电站屹立于险山峻岭间,年均超110亿千瓦的绿色电力,输送至广东省消纳。

跨山越水、凿山开洞,电站建设如何减少对当地鱼类资源的影响?华能澜沧江公司通过建设升鱼机和鱼类增殖站等措施,守护澜沧江鱼类资源,绘就鱼跃沧江,绿电共生的美好画卷。

黄登水电站。受访者供图

黄登水电站。受访者供图

畅通野生鱼儿洄游路

每年的3—7月,是鱼类主要的繁殖季节,在此期间,大量生活在下游的鱼类将洄游到上游繁殖产卵。为畅通它们的“回家路”,黄登水电站和大华桥水电站分别建设了升鱼机,帮助洄游鱼类顺利“跃过龙门”,有效解决了高坝过鱼问题。

升鱼机运行流程分诱鱼、集鱼、提升、转运、分选、运输、放流七个部分构成,利用发电尾水产生的水流,鱼类被诱引到集鱼槽,赶鱼栅落下将鱼类赶到集鱼斗,提升集鱼斗,鱼类进入分拣观察室,分拣完成后再通过AGV运鱼车运送至大坝,由集鱼船运输至指定地点放流。

“通过电脑操作,利用物联网技术,升鱼机已实现诱鱼、集鱼、提升……流程自动化,最大垂直提升高度达152米,让鱼儿如同坐上电梯一样‘越过’大坝回家。”电厂工作人员说。

升鱼机为鱼类过坝提供通道的同时,也促进了大坝上下游鱼类种群基因的交流。

依据前期鱼类资源调查结果,升鱼机的过鱼对象为云南土著鱼类:后背鲈鲤、光唇裂腹鱼、澜沧裂腹鱼、细尾鮡等11种鱼类。

截至目前,黄登水电站和大华桥水电站升鱼机共帮助9093尾目标鱼类坐上“电梯”送回上游。

大华桥水电站。受访者供图

大华桥水电站。受访者供图

人工繁殖让土著鱼重返江河

不久前,在黄登、大华桥水电站开展的增殖放流活动中,光唇裂腹鱼、灰裂腹鱼、澜沧裂腹鱼、后背鲈鲤、云南裂腹鱼等共计53.65万尾珍稀土著鱼被放流至澜沧江水域。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云南裂腹鱼为首次在澜沧江放流。

要知道,摸清鱼类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并非易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为实现云南裂腹鱼种群的恢复与保护,黄登·大华桥电厂联合科研单位开展云南裂腹鱼的人工繁殖工作,2024年3月在大理州裂腹鱼省级原种场挑选出符合条件的云南裂腹鱼亲本进行人工催产,经历了不断地实验、不断地失败、不断地总结经验,终于获得约1.5万粒受精卵。在科研人员的精心呵护下,云南裂腹鱼鱼苗健康成长,8月份体长超过5厘米,达到了放流标准。

“在此次增殖放流活动中,1500尾云南裂腹鱼鱼苗重返澜沧江,标志着黄登鱼类增殖站在澜沧江珍稀土著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技术取得了又一重大成果。”云南省生渔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登鱼类增殖站站长贺伟平说。

放流只是第一步,科研人员挑选10%的鱼苗进行了标记,方便后续的追踪研究,为下一步的提升增殖放流效果提供科学支持。

黄登鱼类增殖站作为澜沧江流域最大的鱼类增殖放流站,自2013年建成投运以来,先后在国内首次成功繁育澜沧裂腹鱼、灰裂腹鱼和云南裂腹鱼,累计为澜沧江乌弄龙、里底等五个电站提供澜沧江珍稀土著鱼类鱼苗超过478.35万尾。

“我们计划攻克鮡科鱼苗的繁殖,让生态工程的绿色发展的底色更浓。”贺伟平说。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