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云南开远:以新科技为农开辟新“稻”路

2024年05月21日09:25 |
小字号

近年来,开远市采用“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提质增效的新“稻”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育苗工厂。

李跃文在育苗工厂查看秧苗长势。杨曼青摄

李跃文在育苗工厂查看秧苗长势。杨曼青摄

当下正值耕种时节,云南省开远市羊街乡村民李跃文再次来到当地一家公司的育苗工厂,了解“云恢290”秧苗的长势。去年他第一次来这里拿秧苗试栽,结果令他惊喜:“这个苗成活率高,移栽省心,返青快,产量每亩680公斤,跟以前相比,每亩增产了120公斤。”李跃文说,去年他家种了12亩“云恢290”,由于产量增加,增收了1万多元。今年他决定再来育苗工厂买秧苗,打算种15亩。

俗话说“苗好七分收”。2023年,该公司育苗工厂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建成占地17亩的育苗工厂,年育秧约120万盘,可满足春耕10万亩稻田栽种。传统人工育秧需要45天至60天,而育苗工厂育秧仅需25天;在工厂里,一条传输带就能完成谷种浇水、播种、盖土,育苗盘进入具备恒温、恒湿功能的催芽室,48小时催芽后,移种到育秧大棚,培育22天后,进行施肥、提苗精细化管理。这种规模化的科学秧苗不仅缩短育苗时间,而且成活率高、品质好。

育苗工厂播种 杨曼青/摄

育苗工厂播种。杨曼青摄

此外,该公司与云南省农科院、红河州农科院、开远市农业农村局合作,在“云恢290”水稻种子的提纯复壮、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项目上进行多样化试验,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不仅提高了粮食品质,保证了粮食安全,也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据介绍,该公司目前已获得与稻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15个,2023年带动开远市1500余户种植户增收200万元以上。(杨曼青、曹蔓夫、朱泉屹、李雪琼)

来源:开远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