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雨露”之变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
2024年04月03日22:59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雨露乡变了,变得有趣了。

上山找菌子、果园摘果子、趣味抓兔子、闲来对调子(唱民歌)、晚上住帐子(帐篷露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的雨露白族乡,一年四季活动不断、游客不绝。

近年来,在“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下,雨露乡通过开发特色民族文化,发展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体验等产业。构建起了蘑菇小镇、彩虹营地、阿呀噜田园农庄等一个个农旅项目,在这个以烤烟为主要产业的村落里描绘出了一幅民族团结、生态秀丽、产业兴旺、文化兴盛、社会和谐的美好图画。

云南省南华县雨露白族乡的蘑菇小屋。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云南省南华县雨露白族乡的蘑菇小屋。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农业强: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背靠光明山,面朝雨露河,雨露乡古称“雨落”,是楚雄唯一的白族乡。

然而,这个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古村落,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并没有什么发展优势。

“以前雨露乡产业薄弱,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烤烟,人居环境差、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等各种问题集中。”乡长何有昆是雨露乡人,这就是他记忆中的故乡。

种烟虽说是雨露乡的支柱产业,但谈起年少时帮家人烘烤烟叶,何有昆说起了自己的困扰:“烤炉里边的火力、温度要求严格,都需要人工认真盯守,烤烟的时候烤房24小时离不开人。”

经过多年的绿色发展、探索,2023年,楚雄州以“政府主导、烟草补贴、整合配套、国企承建、县市承接、利益联结”的模式改善烟叶种植、烘烤环境,南华县通过“以补代建”的方式,规划建设电能烤房14群335座。其中,雨露乡建起了80座电烤房,2024年还计划新增82座电烤房。

“电烤房使用以来,方便多了。”这是何有昆最直观的感受,“现在我们只要把烟叶拉到烤房,智能系统控制烘烤曲线,还有烘烤师专门盯着。”除了便捷,电烤房的烤损率也大幅下降,村民的收入有了明显增加。

在更换电烤房的同时,2023年,按照“平台管理好、设施配套好、产业组合好、市场销售好、农户收益好”的要求,雨露乡实施了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项目,为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巩固提升烤烟优势的基础上,雨露村积极探索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带动群众发展万寿菊、多肉以及各类适宜种植的水果等多方面产业发展促农增收。其中,种植冬枣、脐橙、椪柑、软籽石榴等特色林果近千亩,实现收入800余万元。过去的一年,雨露乡出产的脐橙、软籽石榴、黑籽石榴被认证为“绿色食品”。

农村美:农旅融合引领致富路

农村美带来新机遇。“实现乡村振兴,其实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就是要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何有昆对雨露乡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通过几年来的要素优化、资源整合,雨露乡积极发展文化经济、乡村经济、节会经济,全面拓展休闲观光、田园采摘、乡村民宿、直播打卡等休闲娱乐项目,深化农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020年雨露还被楚雄州文明办命名为楚雄州“美丽庭院示范村”;2021年被评为县级美丽乡村;2023年12月,雨露乡拥有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凭借着文旅资源优势,近年来,雨露乡的文旅活动可谓是应接不暇。

云上首届金花乡村文化节有128万人次在线观看;雨露白族乡首届乡村音乐会如约而至,歌唱村民新生活;2023年,野生菌美食文化节、火把节等节会陆续开展,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通过活动为农文旅融合引流,雨露乡每年吸引约3万名游客慕名前来。雨露乡也不断更新旅游资源,让游客能够游览古朴小村、了解特色民俗、感受特色民风、品味传统美食。

谈起雨露乡的未来发展目标,何有昆自信地说了三个关键词——“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在这个古朴的白族古村落,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正在徐徐展开。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