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多管齐下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
如何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如何持续打造区域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记者9月28日获悉,以“区域协调、开放发展、共赢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日前在昆明落幕,这也是该系列对接活动的第四场。活动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和云南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开展产业推介、实地考察、企业对接、园区结对、项目签约等。
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六大优势
当前,云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后发赶超的奋斗期,云岭大地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
“产业转移,本质上是产业竞争力的一个动态调整过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昌盛认为,当前,数字化和绿色化正打破经济发展原有的边界。“如果从市场份额、质量、价格等角度来看竞争力,可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整个云南约有1000多种产品具有全球经济竞争力。”陈昌盛说,过去几年,云南产品竞争力在提升,尤其是2019年跟2022年比,产品梯度竞争力不降反升;电器、金属、贵金属、食品、农业等,依然是云南比较有竞争力的产业。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云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刘非认为,在承接产业转移大势下,云南有六大优势。除了政策叠加的发展机遇、得天独厚的多样化地理气候条件、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持续升级的基础设施等优势外,绿色能源也是云南省重要的优势资源。世界10大水电站,云南拥有4个,绿色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全省绿色电力发电量占比接近90%,比全国高50个百分点,新能源项目建设投产力度明显加快。
此外,云南拥有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全省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投资环境、创新环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截至今年7月底,云南省经营主体超过554万户,较去年底净增63万户。
企业入驻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转移的规模持续扩大、对接领域加快拓展、质量水平显著提高,为保护完整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云南区域优势独特,资源禀赋突出,当前正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通过视频致辞时表示,这次对接活动,是加强云南与东部及中西部地区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希望大家抓住机遇,深入交流,深化合作,共同激发投资兴业新动力,提升区域产业合作水平。
以闽滇合作为例,目前闽商在滇创办规模以上企业有200多家、一般企业2万多家,人数达50多万,累计投资超5000亿元,解决就业近300万人。“环宇投资、紫金矿业、安踏等知名闽商在滇规划布局,落地生根,发展良好。”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陈传芳介绍。
“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政策优势;浙江具有产业优势、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两省互补性很强。”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黄建平介绍,目前在滇浙商达46万人,创办各类企业2万余家,投资领域涉及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制药、制造业等,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浙江企业新近已落地云南。
此次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共有2066户企业3100人参加。其中,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共161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6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00户,行业龙头企业156户。
活动期间,签约项目达382个,计划投资金额3966亿元。其中,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6个,总投资金额1008亿元;投资50亿元至100亿元的项目14个,总投资金额829亿元。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总投资额的60%以上。(记者 赵汉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