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田间地头皆“丰”景

金秋时节,又是丰收季。在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广袤的土地上,处处是繁忙的丰收场景。农民们迎来硕果累累的秋收时节,品尝着丰收的味道,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绘就出一幅幅美好“丰”景。
航拍玉米地。岩三摄
玉米喜丰收,农企双赢奔“钱”程
走进力所乡图地村,田野里一派丰收景象,农户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密集的玉米地中,一张张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笑脸与金黄色的玉米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金秋收获图。
玉米地里,大家默契地分成前后两排,前排把一苞苞玉米去皮后放进竹箩里,后排把一根根玉米秸秆砍收堆放。
“今年我家种了27亩玉米,大概有27吨,我准备卖一半,留一半喂猪、鸭、鸡。”忙碌了一早上收获满满的力所乡图地村四组村民高兴地说,家里每年都会种植玉米,随着良种选育,种植技术提高,玉米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而在位于力所乡南亢村的西盟湘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玉米收购点,同样也迎来了玉米收购的高峰期。一辆辆刚从地头满载而来的拖拉机、三轮车等陆陆续续驶入,收购人员引导农户进行过磅、验单、登记、装卸等收购程序。
“去年收了1000多吨,兑付农户现金200万元左右,今年预计会更好。第一波已收了400多吨,收来的玉米粗加工出来卖给饲料厂,玉米芯卖给一些商家加工成离碳生物质颗粒,或者拿去种菌类,主要售往周边的县市。”该公司负责人许丽琼介绍,自从村里建成了玉米收购点后,厂里每天都会有村民装载着满满当当的玉米来这里售卖,而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卖玉米。
“今年我家种了20亩玉米,刚才过秤有3吨多,卖得4000多元,预计还能卖10000多元。现在玉米行情越来越好,不仅玉米可以卖,收获后的玉米秸秆也能拿来做成牛饲草,‘腰包’越来越鼓了。”刚卖了今年第一茬玉米就收到玉米款项的王拱一组村民岩刚开心地说。
坚果采收。艾嘎摄
累累硕果满枝头,敲开群众“致富门”
“坚果丰收啦,一棵丰产期的果树,可以收三十多公斤的坚果……”在班箐村的坚果地里,随处可见一串串沉甸甸的坚果垂挂枝头,宛如一颗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树上。村里的果农在坚果地里忙着。
“今年是个丰收年,目前收获了近400公斤坚果,按每公斤5.5元的价格出售,差不多能卖得二千多元!”班箐村六组村民扎海在自家的坚果地里手捧着刚采摘下来的坚果笑得合不拢嘴,并开心地盘算着今年的收入。据了解,在澳洲坚果产业示范带动下,扎海从2017年开始种植坚果,从最初的1亩2亩,到现在种植5亩,坚果已陆续进入挂果采摘期,第八年进入丰产期后,亩产鲜果可达600公斤以上。
脱壳、选果、清洗、浮水、烘干、筛果分拣、打包筛果……在西盟县玉祥坚果开发有限公司的坚果加工厂里,一袋袋新鲜坚果堆积如山,坚果加工机器满负荷运转着,工人正有序完成一道道工序。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加工,坚果可被做成各种零食、果酱以及护肤用品等,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今年坚果价格比去年好,去年的青皮果价格最高是7500元一吨,今年达到了8000元一吨。”西盟玉祥坚果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肖有贵说。
近年来,西盟县大力发展坚果产业,全县五镇两乡均有农户种植,坚果产业也为县里提供季节性临时就业岗位,坚果种植已成为果农们又一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目前,全县坚果种植面积达3.4万余亩,其中6200亩已初挂果,年总产鲜果532吨,预计实现产值532万元。
采收花生。奚川江摄
粒粒紫色花生,迎来好“钱”景
花生熟、硕果香,丰收季节正忙,在勐梭镇勐梭村花生种植地里,一簇簇翠绿的花生苗长势喜人,村民们顶着烈日,把一串串、一粒粒大颗饱满沾着泥土芬芳的花生连根拔起,快速甩掉上面的泥土后,便整齐地摆放在田间地头,现场一派喜悦丰收的景象。
“我家种花生好多年,今年种了5亩,花生长势均匀,结果率达90%以上,收成不错。最近这几天开始采摘,卖了5000多元。”看着一堆堆被花生装满的口袋,勐梭村八组村民欧相坦一边把刚从地里采摘回来的新鲜花生清洗、晾晒,一边高兴地说。
勐梭镇花生种植历来已久,因其外观瘦长形美,具有皮薄颗粒饱满、口感香脆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而深受广大市民青睐。截至目前,全镇花生种植面积已达778.9亩。
近年来,西盟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在扩播面、攻单产、多增产上下功夫,通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育本土农业大户、招引农业龙头企业等,让群众一年四季都有丰收的产业,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虎遵会、李明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