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在乌蒙山里开花结果

来时一路爬坡一身汗水 去时一街灯火满天星光

2023年09月10日09:38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2023年9月10日,李卫华和何里红迎来他们第29个教师节,这也是他们在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度过的第2个教师节。“来时一路爬坡一身汗水,去时一街灯火满天星光璀璨。”这是李卫华写在工作日志里的文字。在乌蒙山区静谧的夜里,他们慢慢讲起与盐津的故事……

说起与盐津县的缘分,何里红觉得可以用“良性循环”四个字来形容。2022年2月,在疫情期间,昭通市的援助物资运往上海市闵行区,进入千家万户,李卫华和何里红从援助物资的商标上认识了西南一隅的昭通市。

【图1】李卫华和何里红在盐津县第三中学门口合影。-受访者供图

李卫华和何里红在盐津县第三中学门口合影。受访者供图

2022年8月,中组部、教育部等联合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级中学的骨干教师李卫华和何里红,马上想起疫情时的那箱物资,他们毫不犹豫报名,成为盐津县第三中学的沪滇帮扶支教老师。

从繁华都市到乌蒙大山,从平原到高原,李卫华和何里红刚到学校,立马着手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当地教师的教学模式及学校办学现状。

聚焦新课标落地实施培训、建设备课组和教研组制度、组建高三年级培优辅弱班、提升学生素质……他们共听取了80多节当地教师的日常课堂,针对盐津县第三中学新课标落地缓慢、教师备课有欠缺、教学设计少、信息技术少、照本宣科多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12345”帮扶工程。

【图2】何里红在盐津县第三中学上英语课。-受访者供图

何里红在盐津县第三中学上英语课。受访者供图

“‘12345’是什么?”李卫华缓缓答疑:1条主线是聚焦新课标研读,提升教学硬实力;2个组室是以工作室带动语文、英语两个教研组教师的专业发展;3种品质是在师德师风上树人品,在理论学习上发作品,在课堂教学上出精品;4个现实是正视三中课堂现有的教学设计少,课堂容量少,信息技术少,整合迁移少和照本宣科多,知识串讲多,低阶互动多,单打独斗多,并不断改进;5步改进是教学调研要充分,课堂教学要示范,团队研修要目的明确,带教活动要有序推进,做好“组团式”帮扶的宣传者。“我希望以此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他说。

由点到面、由理念到操作,现在,盐津县第三中学有了很大的变化,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先行”文化日益深入人心,教师精神面貌全面提振,学生素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明显改善。

不知不觉,李卫华和何里红在盐津已经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质朴、热情、善良,这是他们对盐津人的最初印象。“我走在校园里,遇到的每一个学生都会非常热情地和我打招呼,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事情。”说起学生,何里红的脸上满是笑意。

【图3】李卫华在盐津县第三中学上语文课。-受访者供图

李卫华在盐津县第三中学上语文课。受访者供图

早上6点半出门,晚上11点半到家,这样的作息深深地融入了李卫华和何里红的生活。现在,李卫华和何里红每人每周基本要上14节课,每节课都有当地老师自发前来听课学习。就在今年暑假,他们还利用休息时间编审、编写了《盐津三中初高中衔接教材》,教材涵盖了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

“博学、绅士、儒雅、谦虚……”是盐津县第三中学语文老师肖静对李卫华的评价,说起李卫华的课堂,肖静更是赞不绝口,“李老师个人学术功底非常扎实、深厚,知识面很广,他的课堂很快就可以激发、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被动接收知识变为主动学习。”

【图4】李卫华在盐津县第三中学组建工作室。-受访者供图

李卫华在盐津县第三中学组建工作室。受访者供图

英语老师何景说起何里红也满是称赞:“何老师的课堂氛围非常好,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何老师本人的教学经验又很丰富,课堂知识延伸得面面俱到。”

“教育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工程,要抱着深入扎根的心态,为盐津教育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原计划于2024年2月结束支教的李卫华和何里红申请延长支教时间,选择继续帮扶盐津的教育。

【图5】盐津县第三中学硬件设施得到提升。-受访者供图

盐津县第三中学硬件设施得到提升。受访者供图

从江到河、从海到山,李卫华、何里红夫妇飞向乌蒙山深处,远离家乡、阔别家人,奔赴盐津县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让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在大山里开花结果。(蔡树菁、夏蕾、陆志秋、汪小琪)

(责编:徐前、祝鸿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