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法治

警犬炼成记

刘怡
2023年09月06日08:36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一场大雨过后,沿着小道向犬舍走去,路旁的植物吸饱了水,精神抖擞。虽已初秋,但地处滇南的普洱市依旧满眼绿意。

两鬓有些斑白,但体格依旧健硕的李华大步走在前,“地有些滑,小心台阶”,他转头提醒。话音未落,顿时远处响起一片狂吠声,李华满脸笑意地说,“它们知道我来了。”

李华一露面,犬舍里的三十多头警犬格外兴奋,叫声震天响,争先恐后地扑向犬舍笼边。走到犬舍边,李华伸出手,原本威风凛凛的警犬贴上前来,挨着他的手“撒娇”,满脸依恋。

“这是‘化煌马’,虽然退役了,但它的工作能力特别突出,是一条一级功勋犬。”

“这是‘飞龙’,上个月出任务的时候,下巴受伤,现在受伤处有个鼓包还没完全好。”

“这是‘翠花’,是一只昆明犬,擅长山地追踪;这是‘熊二’,是治安防爆犬……”

一说起警犬,李华滔滔不绝,完全停不下来。

这里是云南省普洱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大队的警犬基地,警犬大队成立以来,已先后培育出2只一级功勋犬、2只二级功勋犬、3只三级功勋犬,而李华便是这个警犬大队的大队长。

一只警犬是怎样炼成的?故事就从李华和他的警犬们讲起。

【1】李华伸出手,原本威风凛凛的警犬扒在犬舍边,挨着他的手撒娇。人民网 刘怡摄

李华伸出手,原本威风凛凛的警犬扒在犬舍边,挨着他的手撒娇。人民网 刘怡摄

“犬司令”和他的警犬们

“Good boy!”准确追踪到目标后,李华拍了拍牵着的警犬以示鼓励。从警38年,李华带过20多只警犬,是名副其实的“犬司令”。

李华带的第一只警犬,名叫“德龙”,那时他还是一名警校在校生。“在校时出的第一个现场就是重大的刑事命案,当时案发时间和报案时间间隔了十多天,到达现场时,嫌疑人残留的气味已基本没有,这种情况对于警犬来说,进行气味辨认难度很大。”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李华依旧记忆犹新。

带着德龙在内的三只警犬,李华和同事排查了80多人,最终协助侦破了案件。在那个没有摄像头的年代,李华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警犬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

说起自己带过的警犬,李华最为自豪的便是战功赫赫的一级功勋犬、中国第一头克隆警犬“昆勋”的供体——“化煌马”。

 “‘化煌马’脾气大,但又有些内向,同批警犬里属它最霸道。”李华顿了顿,话锋一转,“但它刚来大队开始上岗培训时,成绩是同批警犬中最差的。”

为给“化煌马”补课,李华带着它在不同环境下进行了大量反复的训练,几个月后,“后进生”成了“尖子生”。“‘化煌马’出的第一个现场,案子就破得非常漂亮!”李华语气激动,话语中满是自豪。

2013年2月28日,普洱市墨江县城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接到出警指令后,凌晨3点,李华带着警犬“化煌马”到达现场。案发地位于城市繁华地段,环境十分复杂。通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追踪,最终,仅凭现场残留的一滴米粒大小的血迹,李华与“化煌马”追到嫌疑人的住所,搜索到嫌疑人作案时穿的带血裤子、鞋子以及作案工具,在案件毫无头绪时快速锁定嫌疑人,为案件破获提供了关键证据。该案入选了公安部2013年警犬使用经典案例。

【2】普洱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大队训犬现场。普洱市公安局供图

普洱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大队训犬现场。普洱市公安局供图

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个人三等功、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走进位于普洱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大队的云南刑侦李华专家工作室,墙面四周挂满了各类荣誉,低头一看,办公桌还堆放着大摞的证书。“奖状有点多,还有很多都挂不上墙,只能这样堆着了。”对桌上的证书稍作整理,李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截至目前,普洱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大队出勘各类案件现场350余次,追踪、鉴别、直接或协助破案310余起,成为了普洱市抓捕、缉毒、治安巡逻、救援的“尖刀队”。因工作成绩突出,大队于2014年和2020年被公安部评为“先进集体”,2022年5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基层单位”荣誉称号。

“破案需要什么,我们就练什么”

大雨过后,湿润的青草地上沾满露珠,其间,几只兔子和山羊悠闲地吃着草,不时还有一两只鸡从身边走过,难以想象这里竟然是警犬大队的训犬场地。

“训练场上为什么还有其他动物和家禽?”

“这是日常训练中,给警犬脱敏用的,防止它们进入实战后,在工作中被周围动物影响。”

“原来,训练警犬还有这么多门道!”

确实,训练警犬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不仅得有体力,还得需要脑力。

晨光熹微,警犬大队一天的训练是从早晨6点半开始的。从简单的坐卧立,到令行禁止、搜捕搜爆、追踪巡逻,四个时段中,为接近实战,李华和队员们带犬在训练基地、山林、水库、城区等不同环境中反复训练,直到晚上9点结束。

为了强化犬只的体能,李华和队员们还要定期带犬进行五公里越野跑和障碍训练。训练当天,吃过早饭后带上干粮,人和犬一起越野徒步,一走就是一天。

“训犬前我们会提前制定训练计划,每晚再根据当天训练情况调整第二天的训练内容。”李华介绍,警犬的每一个动作成型要经历至少两千次的重复训练,一个综合科目至少需要两万次的磨炼才能基本达到工作状态。

【3】警犬进行嗅探训练。普洱市公安局供图

警犬进行嗅探训练。普洱市公安局供图

一只合格的警犬,不仅得靠反复训练,还得根据犬的体型、性情、特长等先天条件,综合考虑搜捕、追踪、缉毒、防爆等不同科目特质,为警犬制定训练方向。

作为我国侦破案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目前警犬技术已根据工作需要,细分为追踪、搜爆、缉毒、防爆等多个科目。而普洱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大队也在“集中驯养、统一管理、统筹用犬”的工作模式下,建立了刑侦犬工作团队、反恐处突团队、搜爆安保团队、搜毒团队、治安巡逻团队。

“破案需要什么,我们就练什么。”一句朴素的话,道出一名警犬训导员的最终目标。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高发,看到这样的情况,李华想,能否训练警犬协助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破?

想到就干!2019年,李华开始训练、使用警犬查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的涉诈物资。结果训练没两个月,在物流分拣中心,李华带领警犬搜获了电诈团伙寄到边境县市的银行卡、手机卡,开创了全国使用警犬技术查获涉诈物资的先河。而这一技术也在之后被推广至全国使用。

“是孩子,也是战友”

“带警犬,其实就像带孩子。”李华感叹,与家人相比,自己陪警犬在一起的时间更多。

“每只警犬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脾气性格,即使是克隆犬,像‘昆勋’和‘化煌马’,两只犬的性格也完全不一样。”李华说,训导员就像一位耐心的家长,对于警犬,不仅需要精心地照料,还得根据它们的不同特质制定训练策略,培养发展“孩子”的特长。

而在工作中,李华说,自己与警犬更像一对默契的伙伴,警犬就是自己身旁的“战友”。

“我们之间有一套独特的互相交流方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彼此就能心领神会。”李华说,警犬能敏感地察觉到训导员的情绪,训导员的状态和情绪会影响到警犬,“每次破案了,不仅我们高兴,警犬也会非常兴奋。”

【4】“犬司令”李华和他训练的警犬。普洱市公安局供图

“犬司令”李华和他训练的警犬。普洱市公安局供图

警犬的服役年限平均在7至8年,退役后,功勋犬会继续在警犬基地养老。李华时不时也会带退役警犬训练,“不然它们看到其他警犬训练,会失落抑郁的。”

与警犬并肩奋战30多年,李华与警犬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情感。2013年,李华训练的第一头功勋犬“丽卡月”生病去世了。“‘丽卡月’去世的前一天,我给它洗了澡,修了指甲,还带它玩了一两个小时,我离开前就感觉到它的依依不舍。”说话间,李华眼睛泛红,话语有些哽咽,“它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

“作为一名警犬训导员,必须要有耐心、爱心、恒心,才能带好警犬。”李华说,虽然警犬训导工作很辛苦,但每次与警犬搭档侦破了案件,就是警犬训导员最开心的时刻。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