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临铁路开通两年多来——
临沧唱响产业富民新歌

云县站装卸集装箱 本报通讯员 周涛 段再宇 摄
聚焦
2020年12月30日,承载着临沧260万各族群众百年梦想的大理至临沧铁路如期建成通车,结束了临沧不通铁路的历史,打破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铁路开通两年多来,借着铁路的支撑,临沧实现从边境末梢到开放前沿的转身,传唱出一首首动听的产业新歌。
大通道铺就幸福路
截至今年5月23日,大临铁路已累计发送旅客428.83万人次,发送货物93.22万吨。
临沧站货运负责人颜旖介绍,大临铁路目前日均开行货物列车6列,货物品类由开通初期的白糖、高岭土等5种,扩展至锗矿、纸浆、纤维板、啤酒、汽车等20多种。
在临沧站货场内货一道,两台叉车正在一列棚车和仓库之间忙碌地工作,货运员万凯华仔细地检查货物装载情况。再过两个小时,这一批360吨白糖将从临沧站出发,运往昆明王家营西站。
大理州紫辰物流有限公司铁路发运负责人周天同是这批货物的发运人,2021年以来,他所在的公司已通过大临铁路将7万多吨白糖发往成都、重庆、郑州、兰州等方向。
临沧作为云南省重要的蔗糖产区,年产甘蔗600万吨、食糖70万吨,每年有大量的高品质白糖外运。周天同所在的公司主要负责临翔、耿马、双江、镇康等县(区)9个糖厂的白糖运输业务,大临铁路开通前,他们主要通过汽车将白糖运至大理、祥云等地,再转铁路进行外运。
这是一项“甜蜜的事业”。滇西地区山高水阻,公路迂回曲折,远距离的公路运输不确定因素大,往年糖厂入榨的11月至次年5月,周天同常常因为白糖外运事宜难以入眠。“白糖属于饮食类货物,对仓储和运输的要求很高,客户以前经常抱怨汽车转运过程中货损大,且成本高、耗时长。”周天同说道。
大临铁路的开通给周天同送来了最优解。万凯华介绍,临沧站针对白糖运输的特点,精心制定选车配车方案,严格执行车辆的前后“三检”工作,并做到轻装轻卸,同时加强货物在途盯控,确保白糖快速安全到达。
“随着白糖外运渠道的增多,衔接产业链条的环节也更加稳定可靠了,我们上游的糖厂计划进一步加大投资,扩充产能。”周天同高兴地说。
铁路向前延伸至白糖生产的前端,糖厂、发运企业、下游客户都尝到了临沧白糖的“甜头”。同样乐开了花的,还有49岁的德昂族村民姚成明。
姚成明的家乡镇康县南伞镇白岩村硝厂沟,是一个以德昂族为主的边境少数民族村寨,因优良的水热地理条件,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植甘蔗等经济作物。姚成明一家种植甘蔗已经20多年,这两年,他感触最深的就是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甘蔗一身都是宝,可以用来生产白糖、酒精、肥料,甘蔗种植可以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产业,镇上的糖厂销路好,我们种植甘蔗的信心也就更足了。”姚成明说,他家目前种植甘蔗接近100亩,预计今年可以入榨600吨左右。
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
清晨时分,位于临沧站东侧的铁路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工地内一派繁忙景象。30余台自卸卡车在山脊和谷地间往来穿梭。推土机、压路机在现场作业人员的指挥下接力运作,平整出的宽阔场坪上,各工种施工同步交叉穿插、忙而不乱。
正在现场盯控施工作业的临沧物流园项目工程部负责人肖栋介绍,不久后,一座占地面积1669亩,涵盖了国际多式联运、冷链物流、综合服务、城市配送、成品油仓储、石油铁路专用线、生态绿地、企业定制等诸多领域的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就将在此拔地而起。
届时,该物流园区年货物吞吐量预计能达到80万吨,实现与临沧站铁路货场的“门对门”“零距离”对接,提升运输效率。“按照施工规划,我们现在这个位置就是临沧市将来的外环东路。”沿着肖栋手指的方向望去,目之所及,部分园区建筑已初具雏形。
“依托大临铁路开展的公铁联运模式,我们运输比原来节约了2天左右的时间。”临沧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业务部高级主管李强介绍,正在建设的成品油库,主要面向临沧地区和缅甸北部的成品油市场,利用铁路专用线与临沧站连通,运量预计一年可达50万吨。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广通车务段营销负责人王永惠说,大临铁路开通以来,临沧站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仅2023年以来,临沧站依托临沧清水河口岸完成进出口货运量3.5万吨。
“未来,进出口货物品类有望扩充至橡胶、铜精矿、纸浆、棕榈油、轮胎、钢铁、机电设备、电子设备等,货物经临沧站中转流通会更加便利。”王永惠介绍,待临沧站物流园建成,车站提供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将获得“双提升”。
列车的鸣笛声回响在无量山深处,回荡在深远的澜沧江河谷,千里铁路长廊串起云南绿水青山,沿线各族人民搭上经济列车,接续奋斗奔向幸福美好生活。(李菊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