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州市

69名乡村手艺人在云南南华亮绝活

2023年03月22日09:57 |
小字号

一屡屡彩色丝线在绣娘的飞针走线间,变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绣品;一个个银版毛坯经过选手的熔银、锻打、下料、精加工、焊接、洗银等流程操作后,蜕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3月21日,一场专属于乡村工匠的技能比赛在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落下帷幕。

刺绣比赛现场。南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刺绣比赛现场。南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次比赛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云南省乡村振兴局主办,南华县委、县政府承办,来自全省5个州市的69名选手同台竞技,最终12名匠人分获一二三等奖。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举办此次职业技能试点比赛,旨在激发广大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创新创造活力,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人才支撑。”国家乡村振兴局考核评估司二级巡视员周建文说。 

“通过参加比赛,让我有机会同来自全省各地民族刺绣顶尖选手同台竞技,学习交流民族刺绣技艺,同时更加坚定了我带领南华‘绣娘’继续提升技艺、传承发扬南华彝绣的信心和决心。”参赛选手丁兰英说。

银器制作比赛现场。南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银器制作比赛现场。南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普遍面临技术技能人才缺乏、技艺水平不高等问题,大力培育乡村工匠,在提升劳动技术技能和农民综合素养的同时,还可以依托传统手工业,推动乡土风情、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乡村品牌,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近就业。近年来,楚雄州依托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彝绣特色文化产业促增收,全州现有彝绣经营户53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户、彝绣车间42个、绣坊90个、彝绣协会(合作社)66个、彝绣电商38户;创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2个、州级文化产业园区10个。2022年实现彝绣产业增加值2.45亿元,带动5.7万绣娘人均增收4000元左右。彝绣由“指尖技艺”转为“指尖经济”,实现了“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3大转变,激活彝绣新的生命力。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大力发挥乡村工匠的示范带头作用,让农民以技艺立身、以技艺致富,能够不断壮大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丁亚冬说。(吕玉玲)

来源:南华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