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慰问贵在“走三心”
走访慰问是党的优良传统,是组织关爱的传递,更是时代精神的传承。但也有个别部门,走“形”不走“心”、重“痕”不重“效”,搞“走马观花”的走访慰问,反而给群众心里添堵。开展走访慰问贵在走心,求真务实解决老同志的实际困难,把来自党的关怀和温暖真真正正送到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的心坎上。
带着“初心”去走访,做到为民解忧。走访慰问陷入形式主义“怪圈”,根本原因还是领导干部思想上走偏了,没有把走访慰问摆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而是当成例行公事,从而导致行为失真。领导干部在走访慰问时一定要坚守初心,带着高度的责任感,深入到第一线,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全面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情况,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问题复杂的跟踪解决,即便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不能走访慰问结束就一走了之。同时,还要从慰问对象反映的诉求期盼、意见建议中,查摆自身工作中的不足,把群众所思所盼所急的“问号”变成自己所作所为所成的“句号”。
带着“真心”去走访,做到倾听民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访慰问是否付出真心、投入真情,直接影响到慰问对象的内心感受,也检验着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和为民情怀。如果纯粹带着任务,慰问品一放,握个手、寒暄两句、拍张照,板凳还没焐热,就换下一家,这样的慰问难免“温度”不够,效果打折。领导干部要胸怀一颗诚心访实情,坐得下“灰板凳”,喝得下“凉白水”,紧握“带泥的手”,轻拍“沾灰的肩”,通过实地查看直观感受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的冷暖安危。结合他们生活实际,以近期发生的事情为切入点,鼓励其掏开心窝子、打开话匣子,在一言一行中带着真心和真情。
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精准施策。慰问对象困难情况、需求各不相同,如果千篇一律搞“标配”,不仅效果大打折扣,也背离了慰问初衷。领导干部要把“功课”做在前头,充分摸清慰问对象的基本情况,了解被走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实际困难,从慰问对象的“牢骚话”里,第一时间捕捉“小细节”,读懂“小心思”,察觉“小烦恼”,让“锦上添花”变为“雪中送炭”的精准举措,才能充分传递党和政府的关心,真正把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手中。(沈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