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州市

画里乡村的“振兴图”

2023年01月16日11:24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中课镇全貌。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中课镇全貌。西盟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沃野山川,流金叠翠。一月的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中课镇活力迸发:窝笼村理顺农村治理脉络,改善提升村容村貌;班箐村以党建引领肉牛养殖产业振兴;永不落村探索践行“3+3+3”模式打造“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边境样板;中课村运用佤味工坊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嘎娄村守土有责,建设强边固防示范村……

作为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文化底蕴厚重的滇西旅游重镇,中课镇辖5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共有3766户12190人,居住着汉族、佤族、拉祜族等七个民族。截至目前,全镇共有脱贫户和监测户1197户4062人,脱贫户1102户3816人,共有“三类”监测对象180户478人。

经过多年努力奋斗,中课镇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称号,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明显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这里,信仰坚如磐石

中课镇坚持全面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飘扬。班箐村六组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肉牛养殖模式,用党建“体检”,以支部“切脉”,率党员“作引”,切实将党建引领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助推肉牛产业稳步发展壮大。突出组织引领,明确发展思路,党支部重点抓实骨干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号召他们先富快富,引导他们做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党员和部分群众赴澜沧县上允镇竜浪村龙塘二组及南洼村大新寨组等肉牛养殖产区考察学习,对接西盟县某公司定期技术指导,供应能繁母牛,回收肉牛等系列服务,构建起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1+1+1>3”的效果。

班箐村六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书记李波率先认领养殖肉牛7头,同时积极建设牛圈170平方米,种植巨菌草2亩。党员张茶认领养殖肉牛3头,同时积极建设牛圈142平方米,种植巨菌草2亩;党员雷双全认领养殖肉牛3头,同时积极建设牛圈76平方米,种植巨菌草2亩……多名党员的积极跟进,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养殖肉牛底气。在党支部引领下,各类产业在逐步推进,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参与发展,以党建为引领的模式,一种如坚如磐石的信仰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这里,美景令人沉醉

中课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抓手,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人居生活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窝笼村六组从部分群众房前屋后乱堆乱放、院落室内杂乱无章的现象入手,激活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主体意识。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自觉自主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来,从一个个小家庭环境卫生的改变促进村容户貌的整体改观。人居环境整治共激发100余名群众参与,清理卫生死角50余处,劝导不文明行为70余次。通过“美丽庭院”示范带头,引导群众树立更高的环境卫生追求,鼓励群众养花种草、植绿添色,让更多的农户实现房前屋后景色宜人、家具摆放错落有致,地面窗台干净整洁,实现人居环境由“好”变“美”的进一步提升,让村寨全面绿起来、美起来。

此外,窝笼村六组还善用村规民约这个“法宝”,进一步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充实时代内涵、发扬民主监督,使之成了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的“首道防线”。群众通过修村规订民约,把核心价值观、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融入村规民约中,制定贴近生活、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让“邻里团结、尊老爱幼、杜绝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村规条例润物细无声般改变村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这里,产业欣欣向荣

中课镇坚持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思路,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等方式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发展支撑力。中课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本地群众长期以来喜食辛辣的习惯,打造了独具风味的食品——佤味腌牛皮,并推动从传统手工制作升级为标准化加工,催生独特化、差异化明显的地方特色产业。中课村盘活村集体闲置场地、固定资产和“沉睡”资金,将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640平方米,兴建成为拥有标准厂房和加工仓储设施的生产、销售用房,进行租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21年12月中课村佤味工坊完成全部建设内容,项目概算总投资400万元,2022年该项目为中课村集体经济带来了6万元的收益。

中课村用佤味工坊特色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吸引了一批外出务工人员。目前,佤味工坊加工能够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30人以上。佤味工坊、“以工代赈”蔬菜大棚种植项目、农特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销链接,带动农户发展蔬菜配料种植、肉牛养殖、并为各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这里,党群坚守保一方沃土

嘎娄村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强边固防示范创建,构筑起“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管控体系。全村6个基层党组织全部实现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深入实施“红旗飘飘”工程。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村级各类组织运行规范。严格落实“党委领导、支部负责、突击队主体”工作机制,成立强边固防突击队中课镇边境段临时党支部1个,3个抵边村民小组实现第一书记全覆盖,成立党员突击队1支,边境巡逻队1支,守护家园小分队6支,常态化开展巡边护边。积极开展强边固防和党的宗教政策培训5次3683人次。

此外,严格网格管理,以5—10户为单元建立4级联防联控网格49个,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式基层治理管理体系;构建“任务到格、责任到人”的全覆盖防控格局,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日上报排查情况;细化外来人员管理,定期排查清理“三非人员”,及时发现和上报异常情况,管好辖区内各类人员。深化“党建引领+网格支撑+群众主体”为模式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发放健康科普知识手册,利用村村响、公示栏、微信群等多种方式,营造了创建强边固防示范村的浓厚氛围。

这里,居民和谐融洽

中课镇始终聚焦“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建设目标,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新样板”。2022年中课镇谋划统筹整合资金4976.64万元,建设2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63个。永不落村以水、民族文化、森林和区位优势确定发展建设方向,加强村寨旅游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民族文化培训等内容,补齐短板、拉长“长板”,以点带面,串联成片,提前规划。

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民宿”“合作社+农户”“景区带村”等模式,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游、养生休闲游、边关风情游和农耕体验游等旅游产业。拓展增收渠道,产业提质增效,努力把永不落村建设成为“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边境样板,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边境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对永不落村二组整体风貌打造,凸显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国门形象,以佤族特色建筑村落、佤寨休闲农庄、永不落原始森林公园为依托,带动一批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特色的农家乐,让村民钱袋子不断鼓起来。

如今的中课乡村,一条条硬化道路直通农家、一片片特色产业布满山川、一座座村落干净整洁,处处是乡亲们意气风发勤劳致富的身影。走进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处处都散发着撬动经济发展的美好图景,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壮阔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张诗韵)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