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关心乡村振兴中的“外乡人”
在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火热的乡村振兴一线,经常可以碰到投身其中的“外乡人”:他们或者是东部沿海地区来发展特色种养殖的投资人;或者是外县份、州市来此长期务工的打工人;还有前来帮扶扎根一线的科技人员等等。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背井离乡”来到双江县振兴乡村;生活融入上有一定的挑战;都是令人敬佩的劳动者……
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成果不断显现,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很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今非昔比。但也要看到,农业是个特殊的产业,离乡土一线最近,其“在地性”无可替代,有的还要靠天吃饭,也就是说,必须扎根乡土才能发展产业、改变农村。在偏远山乡搞种植,辛苦可想而知。再加之外地人可能“水土不服”,饮食、语言上的障碍,思乡和家庭的压力等,多关心这些“外乡人”实属必要,也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的“分内之事”。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这些送上门的投资者、科技人员、劳动能手等人才,当然要当成“宝贝疙瘩”。对于投资者,服务好是第一位的。他们的土地流转顺利吗?招工需求能满足吗?水源配套工程进展如何?这些具体的困难要多关心帮助。作为“外乡人”,他们的孩子如何就学,生活上还有啥困难,这些关爱都需要做得更贴心。不要等人家主动找上门,多走访走动,对当地基层党员干部来说,既是服务也是学习。为人真诚豪爽是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优势,这份珍贵的人情,也要发挥好利用好。
我们常说营商环境,常说典型工作法,在“外乡人”身上就是个检验。让他们宾至如归,找到第二故乡的感觉,说明营商环境好,反之就需要举一反三改进工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何况他们还是投资者、建设者。基层党组织从人才工作和乡村振兴出发,对辖区和身边的“外乡人”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就能积蓄更多的口碑和发展力量。当然,这种关爱也要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本地人、外来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也将是一幅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画面。(施春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