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法治

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社区民警苑洋

把根扎在基层 把心留在社区

人民网记者 李发兴
2022年10月27日08:46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今年已46岁的苑洋,再过5年就可以退休了,但他做事依然雷厉风行、风风火火。

1998年大学毕业的苑洋,有多个选择。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警察。入警后,先是在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巡特警大队干了9年,之后一直是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

用心做事——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刚到派出所,给苑洋分配管辖的社区是新迎社区。

“社区民警不好干!”虽然苑洋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烦、乱、杂”的工作内容还是出乎他的意料。

“漏水了、吵架了、锁坏了……经常是这件事还没处理完,那件事又来了,天天都在为鸡毛蒜皮的事来回奔波,搞得手忙脚乱。”一段时间下来,苑洋开始有点“烦”这份工作。

怎么办?“干一行,就得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坚持下来把工作干好。”在信念的支撑下,一段时间后,苑洋的工作渐渐有了起色,开始从“眉毛胡子一把抓”向“井井有条”转变。

“小苑,干得不错!”“苑警官,谢谢您!”苑洋的工作开始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虽然没有什么起眼的成绩,但是能得到认可就是对我最大的鼓舞。”

如今,谈及社区民警的工作时,苑洋说:“群众工作无小事。其实,社区民警的性质就决定了我们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不求轰轰烈烈的表彰,只求一方平安。”苑洋开始沉下心来,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久而久之,苑洋就成为了群众的“知心人”。

2021年9月,苑洋管辖的社区由新迎社区调整为田园路社区。换岗那一天,新迎社区的一位老人舍不得他,就去找盘龙公安分局领导“理论”:“苑警官在我们社区十多年了,他就是我的亲人,我不同意把他调走。”

诚心记录——

只能多记,不可少写

到了田园路社区,如何快速做到社区情况“一口清”?“‘扫街’是第一步。”苑洋说,到了新社区首先要熟悉辖区的每条街、每道巷,辖区内有哪些单位,有哪些经营场所,他都要在社区民警工作日志本上一一记录下来。“记得越详细,也就越利于后期开展工作。”他说。

社区民警工作日志本是苑洋的“随身武器”。“万象城5栋有人养狗扰民,同物业工作人员一起上门核实情况……”“已核对文艺路40号住户信息,情况一切正常……”翻开他的日志本,大到治安防范、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小到开具各类证明,甚至是小区的灯泡不亮、房屋漏水,都一一有记录。这是他为收集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疑难建立的“本本账”。

“只能多记,不可少写”一直是苑洋的工作原则,他要求自己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落下群众的每一件事。

走访群众,家里有几口人、有什么困难,苑洋都了如指掌。如果是孤寡老人,他还要重点标记,时常来探望。

去年,刚到田园路社区不久,苑洋在走访中就了解到,老旧居民区南组团、一组团、二组团,因为没有门房门卫值守,尾随入室盗窃、盗窃电动车等侵害群众财产的案件时有发生。

问题记录了,如何来解决,苑洋一直在思考。

潜心服务——

群众满意,工作才算到位

“门房门卫问题不解决,盗窃问题就不能根治。”通过苑洋主动协调、积极投入,最终在街道办及社区、物业等部门的支持下,于6月中旬终于为该居民区南组团、一组团、二组团等居民区解决了门房门卫专职值守人员,并专门设置门卫保安亭。同时还安装了科技防范监控设备,为群众安全找到了“门道”。

“群众意见和建议不仅要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还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摸清楚,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苑洋说,“群众安全了、满意了,我的工作才算是做到位。”

除了走访,苑洋的20多个微信群,也是他收集民意的重要渠道。微信群里,群众有问,他就必有答;群众有需,他就必有应。“每天都要保证微信上没有消息提示的红点。”苑洋说。

跟着苑洋走进社区,迎面而来的群众都会跟他招手问好。“我看起来面相不太和蔼,但是和老百姓处得还行。”他这样调侃自己。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