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群众的“源头活水”

鱼鼻钗水库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通达乡维新村,距华坪县城60公里,是烟草行业水源工程援建项目,总投资6953.03万元,其中烟草援建资金5656.17万元,政府配套资金1296.86万元。鱼鼻钗水库输水干渠总长6554.17米,以明渠为主,为水库下游通达乡耕地和群众提供灌溉和人畜用水保障水源。
鱼鼻钗水库。
通达乡属于华坪县高海拔地区,“旱天无水浇,雨季无地蓄”是通达乡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最大窘境。鱼鼻钗水库工程建成后通达乡“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农业生产目标将得到实现,不仅为当地农业产业带来希望,更为当地群众带来新的生活,从根本上改变通达乡水资源匮乏、水质量不优的现状,改善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生态建设。
民择水而栖居,水泽万物而长。近年来,华坪烟草部门履行责任担当,在通达乡围绕鱼鼻钗水库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帮助当地傈僳族、汉族、彝族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鱼鼻钗水库不仅是流进田地里,更是滋润着当地村民的心田。村民李华清说:“过去因为干旱缺水,只有依靠车拉水,如果没有车,只能靠天吃饭。现在鱼鼻钗水库保障了水源,庄稼长势好,烤烟也能卖上好价钱。”
村民谷发明说:“我们村种烤烟历史长,现在种烟技术都很成熟,但就是缺水,每年都要拉水灌溉,费时费力;现在好了,烟草部门在这里修建了水库,还把管网布到田地里,解决了我们人畜饮水和生产灌溉,减工降本提高了我们的经济效益,大家信心更足了。”
通达乡海拔高、天气冷,冬季漫长,普遍缺水,以往秋收后便进入冬闲时节,整个冬季村民没有一点收入。鱼鼻钗水库建成后,冬季种植作物的水源有了保障,村民积极发展冬早豌豆种植。得益于水源的保障,烟后豌豆上市时间早,价格高,烟后豌豆收入比常规豌豆增收1000元左右。由于品质好、有规模,通达乡豌豆成为了华坪市场的“香饽饽”,群众采摘好的豌豆不用上街销售,在田间地头便被商贩们抢购一空,百姓的收入大幅增加。仅维新村便发展了近3000亩的豌豆,全乡冬早豌豆种植面积达15000余亩,成为了“地不荒、人不闲,冬季再收一万元”的榜样示范产业。据统计,鱼鼻钗水库灌溉区农户均收入从2019年的2.24万元/户,增长到2021年的4.44万元/户,户均收入增幅98%。在促进整乡脱贫出列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果,扭转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激发了广大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
鱼鼻钗水库。
走在鱼鼻钗水库堤坝上,冬季的冷风吹过山间低谷,库边的植被层林尽染,秀美的景色令人感到心旷神怡,堤坝矗立在两山之间,留住的水源滋养着一方水土,生态环境的改善让附近村民深有体会。原来水土流失、植被枯死的情况不再出现,下游河道也能有补充生态基流,水库覆盖的灌区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用水的水量、水质得到整体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土地亦因水而活。以前没水的时候村里土地没人流转,鱼鼻钗水库建成后,大家都抢着承包土地进行耕种,农村土地荒废的场景不再出现,春季农田里一派生机勃勃。借助水利工程的兴建更是实现了村民“水自由”的梦想。村民不再因抢水源灌溉大打出手,农忙时节大家纷纷互相搭手抢收,邻里矛盾因水而柔化,邻里和谐因水而绵延。
“用坚固的堤坝把汛期的洪水蓄起来,减轻防洪压力的同时又能保障河道下游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等到干旱时节,有计划地放出蓄好的水源,发挥灌溉、供水、生态补水等作用。”通达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说,以往汛期,下游百姓时常担心山洪灾害,常常整夜睡不好觉,雨情较大时,还得半夜转移到安全地带避险。鱼鼻钗水库建成后,通过库容调蓄,发挥防洪作用,这样的担心便一扫而空,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与日俱增。(秦赵曦 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