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双减”全面实施
云南中小学图书馆每周开放将不少于40小时

人民网昆明1月12日电 (符皓)“双减”后,学习任务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该如何安排?这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近日,云南省教育厅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实验教学和提升阅读素养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在云南全省中小学开展实验教学和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工作,助推“双减”的全面实施。《通知》明确了做好中小学实验教学和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助推“双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开足开齐开好实验,提高课堂效率;丰富课后实验活动,满足学生需求;开放用好图书馆(室),提升阅读素养。
做到“做中学”“研中学”“创中学”
《通知》提及,中小学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开展有观察、有体验、有探索的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验证、巩固和应用知识,理解和掌握学科理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探索求知和创新创造能力。
实验教学如何开展?
《通知》明确,各地各校要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学基本规范,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齐开好实验课。学校要分年级、分学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项目和内容,按要求开足实验教学课时,完成实验教学的“规定动作”,不得随意挤占、挪用实验课时,缩减实验教学内容。
在实验课程设置方面,《通知》明确要规范课程设置,对小学科学,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等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实行刚性管理,不得减少门类、调整进度、改变难度,不得有轻重、主副之分。要开展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推动研究型、任务型、项目化、问题式、合作式学习,逐步做到“做中学”“研中学”“创中学”。要精心设计实验内容,通过设计小实验、小制作等新型作业,促进传统实验教学与现代新兴科技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实验活动项目和阅读内容实现菜单式管理
在课后实验活动方面,《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实验活动和课外阅读在课后服务中的系统设计,指导学校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和图书馆(室),用好已配备的实验仪器和图书资源开展课后服务。各学校要统筹落实“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不得占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课后服务需求,科学安排实验活动项目和阅读内容,实现菜单式管理,供家长和学生自主选择。
《通知》提出,要组建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开展小实验、小设计、小发明、小制作、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知》特别要求,要联系生活实际,将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因素融入到实验活动中,镶嵌红色基因,让学生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中小学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
“阅读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通知》明确,中小学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1小时。
为进一步激励学生阅读,《通知》明确,要创新图书借阅方式,简化图书借阅管理,将馆藏资源推送到楼层、课堂,促进师生便捷、有效阅读。积极组织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要充分应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课外古诗词诵读”“名著导读”“自主推荐阅读”“拓展积累”等资源,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生活,特别要为寄宿制学校学生、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便利读书条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