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社会

“富兴美”画卷徐徐展开

2022年01月06日14:18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2021年,楚雄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根据挂钩帮扶点楚雄州牟定县清河村委会的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捐资72.5万元帮助村委会建了杂鸡养殖、竹笋种植产业和路灯亮化项目,努力让清河富起来、兴起来、美起来。

为了清河富,“扶”土鸡养殖

冬日的清河,清晨云雾缭绕、空气清新,走进清河村委会竹箐河村,随处可见土杂鸡穿梭于田间树下,争相觅食。

“因为腰有病,干不得重活,以前只能在家闲着吃国家低保,心里不是个滋味。”土杂鸡养殖户果学富回忆起往事无奈地摇着头。

多年前,果学富由于干重活积劳成疾得了腰病,由于疼痛难忍只能在家附近干点轻便的活计。这两年通过土杂鸡养殖,他们家不仅脱了贫,还步入了小康生活。

“烟草部门给我们请来了土鸡养殖公司,帮助我们养土鸡,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们都学得很快,平时觉得复杂的养殖技术也变得简单起来。”果学富笑着说,土鸡养殖公司还采用线上加线下的销售模式,定期上门回收,彻底解决了我们的销售之忧。

果学富介绍,大家采用的是野外散养的方式,土杂鸡均在田间树下活动,吃的是玉米稻谷,喝的是山间泉水,野外还有丰富的青草和虫子供鸡觅食,再加上养殖的场地开阔,让土鸡远离了密封环境,较大的活动范围还大大减少了病害。“这样养出来的鸡,不仅口感好,营养价值也高,大伙儿都喜欢。”

发展林下养鸡,不是清河村的一时兴起,而是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通过长时间观察及调研决定的。清河村委会身处烧香山、蚂蚁山、铁矿山三山环绕中,林地资源丰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原生态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高,农村杂粮饲养的土鸡备受青睐,而将村里的林地利用起来,用家庭农场模式发展林下养鸡将大有所为。

2021年,该局(公司)为清河村委会12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发放鸡苗7720羽,免费提供饲料1930公斤。今后,该局将继续探索并助力清河村家庭农场做大做强,提升农户经营能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为了清河兴,“强”竹笋种植

“张大姐,你今天在家吗?下午有空来村委会领一下种植竹笋的肥料,你家一共4亩,有528公斤。”该局(公司)驻村挂钩帮扶点职工郭海鹏一家一家打着电话,通知村民领取竹笋种植专用肥料。

通过走访调研和农户自主申请,2021年在原有竹林的基础上组织清河村农户利用房前屋后、村口田边和荒坡等种植箭竹笋100亩。对于竹笋苗、人工种植管理等费用,烟草部门按照1650元/亩的标准提供补贴,共投入资金10.8万元,还为种植户采购竹笋化肥52吨,并在2021年10月下旬将化肥全部发放给农户并指导其施用。

对于竹笋种植难题,该局(公司)还为农户请来了楚雄技师学院的专家,给村民们提供了通俗易懂的竹笋种植管理技术培训,讲授竹笋种植管理技术要点,并将《竹笋种植技术手册》发到种植户手中。

“清河村委会平地少,山地多,种植箭竹笋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箭竹笋出笋早、采收期长、产量高,其食用口感清脆爽口、味道鲜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有很大的消费市场。”楚雄技师学院专家说。

发展竹笋产业是践行“两山”发展理论的重要抓手,该局(公司)积极将科学先进的种植技术“引进来”,增强了全村上下种竹笋增收的信心和决心。此外,种植箭竹笋不仅直接或间接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还能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盘活竹林资源,加快推进竹笋产业规模集约高效发展。

为了清河美,“亮”村间道路

“烟草部门挂我们村好多年了,只要挂包的同志来我家,我就非常开心。”清和村委会竹箐河村的果学仁拉着挂钩帮扶干部刘小清在家聊了一上午。“小刘啊,你看这些年我家门口的路由土路变成了水泥路,驻村队员还发鸡苗给我们养,种竹笋还提供化肥,上周路边还装上了路灯,大家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心里暖呀!”

“以前晚上没有路灯,特别是我家又在山头拐角处,遇到阴天下雨黑到连路都看不清,路灯亮了,我们的心也亮了。”果学仁的妻子说。

2021年8月,楚雄州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书记走村串户了解到竹箐河村的村民晚上出行没有路灯不安全,为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烟草部门和村委会按照相关程序确定了太阳能路灯的安装项目。不仅在竹箐河村,整个清河包括其他村子一共安装了64盏,总投资30万元。

2021年11月中旬,清河村太阳能路灯亮化项目施工完毕,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乡村亮化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切实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不便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该村生态宜居的环境。

每当夜幕降临之时,一盏盏灯光瞬间照亮了清河村,不仅照亮了乡村道路,也照进了老百姓心窝。今年,清河村的冬天格外明亮、温暖,夜色中,竹林在路灯的光亮里轻轻摇曳,山中林间偶尔冒出一声鸡鸣…… “富兴美”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邹阳)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