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罗成瑜:35年默默守护哀牢山

2021年08月28日08:53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茫茫哀牢山。镇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茫茫哀牢山。镇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片区内生长着2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树及黑长臂猿、黑熊等珍稀动植物。这些珍稀动植物在哀牢山繁衍生息,离不开像罗成瑜这样一代又一代保护者的守护。

今年58岁的罗成瑜是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的元老级人物,1986年成立保护区管理机构时就进入保护区工作。“我从小就生长在大山,对这片山林有着无限的热爱和眷恋,希望能为保护这片土地贡献一份力量。”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罗成瑜一干就是35年。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片区面积9676公顷,最高海拔3137.6米。35年来,罗成瑜的足迹踏遍这里的山山水水。作为保护区工作人员,罗成瑜和他的同事承担着巡护监测、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等职责。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站点建设不完善,巡护力量薄弱,巡护工作时间短则几天,长则十天半月,往往需要风餐露宿,还要随时应对野外多变的突发状况。

“睡醒看见蛇在身边是常有的事,迷路的事也会遇到,我们3个同事一起考察千家寨瀑布的时候,3个都滚着岩子(滚到山下的意思)……”罗成瑜说,最让他津津乐道的还是“熊出没”事件。有一次,他带着几名科研专家进山,特意邀请了当地一名村民作为向导。在向导的带领下大家向保护区深处进发。突然间,向导发现黑熊,示意大家安静。就在黑熊想要扑向众人的时候,向导机智地引开黑熊,在森林里兜兜转转,最终把黑熊引进深山,避免了伤亡事件的发生。

面对野外工作的艰辛和危险,罗成瑜觉得更大的困难是改变保护区周边群众世世代代深藏脑海的意识。保护区周边少数民族群众较多,“野生无主,谁打谁有”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他们认为山林中的东西谁得到就是谁的,这是历代的生存法则,进山捕鸟、抓野兽、采野茶、砍树会触犯法律法规,这是让村民很难理解的事情。

一次,罗成瑜和他的同事们在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中,没收了者东镇学堂村村民从保护区捕来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没过多久,一位老人带着数十名村民抄着家伙气势汹汹地向他们“讨说法”。面对情绪激动的村民,罗成瑜和他的同事们一遍又一遍地讲政策讲法规,渐渐平息村民怒气,围攻的人群才慢慢散去。

这件事情过后,罗成瑜认识到,仅靠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管护是难以取得保护效果的,只有改变村民的思想才能改变行动。从那以后,他认真当起宣传员,一有机会就向村民宣传保护区的政策法规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如今,在罗成瑜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保护区周边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逐步提高,公然违抗工作人员的事件已不复存在,越来越多村民自觉参与到保护区保护工作中来。

从事保护工作的这些年,千家寨管护点这条路罗成瑜不知走了多少遍,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都有感情,他知道哪棵水青树长在哪,哪棵野茶树又长大了,哪条小溪边能看见成群的小鱼。

如今,即将退休的罗成瑜走在保护区陡峭的巡护道上会有些吃力,那个2002年自己参与建设的金山丫口鸟类环志监测点他已经很少去了,但他依然记得那只在缅甸锡当河中下游回收的环号Ho50164的池鹭,牵挂那些佩戴环志的鸟儿是否还活着,怀念在监测点成群的鸟儿扑棱翅膀的场景。

罗成瑜说:“再过两年就退休了,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我相信在一代又一代管护人的共同努力下,哀牢山的野生动物会更多,生态环境会更好,人与自然会更加和谐。”(李思冀、刘晓琼、杨兆强 镇沅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