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宁洱:美丽县城创建尽显活力之美

【查看原图】
民族团结园(供图)
民族团结园(供图)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2020年11月10日15:29

初冬的清晨,行走在宁洱县城,广阔的天空,常青的绿树,水系穿城而过,依旧绿色满目……傍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茶余饭后到公园和广场散步、跳舞健身,消除疲惫,城市之中,回响着和谐的音符。

云南宁洱在“美丽县城”创建铿锵的行进声,生活环境向着愈加舒适、发展前景向着愈加广阔、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愈加提。

区位优势与自然馈赠,造就文旅型美丽县城

山川有灵气盘郁,不钟于人即于物。三山环绕、五河穿城、两湖镶嵌,“人、城、水、绿”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画卷,让人们的目光悄然定格在这块厚重的土地上。

宁洱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地处滇南乃至中国连接东南亚的交通要道,泛亚铁路中线、昆曼国际大通道横亘其中,大普铁路也将在这里交汇,城市交通便捷有活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丽的城市景观夯实了宁洱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基础,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宁洱在“小清新”的背后,更拥有着“大文化”的底气。

宁洱拥有源远流长的茶马文化,雍正七年(1729年)设普洱府,普洱茶因城边普洱山所产而得名,百年前马帮人驮茶从这里走向世界,由此成为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集散中心和茶马古道的源头。

1951年元旦,普洱区26种民族的代表和当地党政军代表在此歃血为盟、立碑为誓,诞生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而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正在迅速被转化为宁洱县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近年来,宁洱县加速文化事业、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原生态民族风情传统歌舞《跳笙》和陀螺、高跷等传统运动已融入市民日常健身娱乐活动,定期组织举办民族民间运动会,红蛋节、烧烤节、玉米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效应不断提升。2019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6亿元,文旅融合型美丽县城正呈现勃勃生机。

产城融合,古镇历史文化主题街区商圈现雏形

青瓦悬山出檐长,灰墙穿斗木门窗。走进普洱古镇,石木结构房屋错落有致,连片成趣。图案精致的雕花木质门窗,处处透着浓浓的普洱府大家风格。漫步古街青石板上,一路古色古香,如同回到了百年前的普洱府,进入了一幅古画中。

宁洱是一座百年古城,曾经的城内车水马龙,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一座开放、繁荣、发展的府城,是云南四大名府之一。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宁洱老城区内生活弊端不断凸显:房屋密集、交通不畅、环境混乱、商贩零散……这已远远无法满足宁洱城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宁洱县根据独有的古府文化和茶马文化,在城南片区规划建设中,打造了古城门、茶祠、商业街等具有当地民俗特点的古普洱府城历史传统特征的主题街区,古镇仿明清建筑,古韵步行街以茶叶交易为主、土特产、手工艺、民族精品、旅游服务等旅游产品为辅、特色餐饮小吃、休闲娱乐业态作为补充,成为融合旅游、休闲、养生、商业服务为一体的宁洱新地标。

同时,随着城市路网密度的增加和完善,街区周围医院、车站、超市、宾馆酒店、公园、住宅楼等功能性建筑接踵向街区周围延伸,吸引人们不仅来此游玩,更有不少外商和外来人员入住宁洱,安居乐业。“这是一个让人一见倾心,再见倾情的地方。”

景区、公园、博物馆免费开放,彰显民生福祉

“我家后面是水湾公园,右边就是宁洱政府办公区,再往前走就是古镇街区,我们就好像是生活在景区里。”退休的白大爷是土生土长的宁洱人,看着家门口越来越多的公园、绿道、公共设施,让他不禁感叹,生长于此真好。

白大爷今年63岁,每天早上走路到水湾公园晨练,锻炼好后,他来到距离公园不到900米的古镇商业圈兜一圈买菜。回家吃完中饭休息一会儿后,他又要出门了,到小区旁边的图书馆看看书,晚饭后跟老伴去茶源广场跳跳广场舞,幸福感满满。公共设施建设是城市文化品格的一种体现,更是居民共享文化的一个平台和窗口。

宁洱县在“美丽县城”创建中,利用老旧公共建筑设置公益性展览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在中心城区构建以水湾公园、东岭公园、锦袍山公园、茶源广场等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为主体,形成“以山为屏,以水为脉,以路为廊,以园为核”的绿地空间系统,运用特色植物组团营造多处景观节点,展现四时季相变化,打造“四季有花、四季有香、四季有绿、四季有景”的植物景观。

同时,完善城区公共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城区5G宏基站建设、充电桩建设等“智慧城市“”有序推进。随着一大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及免费开放,如今宁洱百姓可以更方便地走进文化殿堂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青山绿水给生活带来的惬意,幸福感爆棚

城以民为本,民以城为家。今时宁洱风光正好,一座用“烟火气”孕育“慢时光”的美丽县城,正缓缓揭开面纱。(廖翌含)

分享到: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