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产业 过好日子

【查看原图】
郭俊权正与牛“互动”。供图
郭俊权正与牛“互动”。供图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2020年08月13日08:56

人民网宁洱8月13日电 (程浩)54岁的郭忠明背着手,在有六七个篮球场大的牛棚里转悠,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儿“哞哞”地叫着,着急想吃“饭”。

这位先前在地头捯饬庄稼,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的庄稼人,这两年成了老板,好日子追着他来。

得亏他有个有头脑的儿子和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郭忠明的儿子叫郭俊权,早些年在外打工,虽能挣些钱,可“千日打柴一日烧”,一年到头没多少结余。一次机会,他了解到肉牛养殖前景好,便回到家乡——云南省宁洱县磨黑镇团结村发展肉牛养殖。

郭俊权回乡创业不是脑子发热,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宁洱县将肉牛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扶持,在资金、政策方面有一系列扶持措施。

借着东风,郭俊权2018年回到家乡,投资70余万元,仅用3个月时间,就建成了占地2700多平方米,集铡草机、打包机、堆粪池、货运车辆等设备设施齐全的肉牛养殖基地,可同时养殖300余头肉牛。养殖基地还有个很正气的名字——国俊家庭农场。

2019年,磨黑镇党委政府向上争取到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资金150万元,让郭俊权坚定了养牛的决心。

起初,由于缺乏经验、喂养不当,郭俊权遇到不少问题。牛时不时发烧感冒、厌食拉稀,他急得团团转,不得不深更半夜去敲兽医家的门。为此,他争着参加各级组织的养殖培训,还买书学习、向人请教。经过积累,不仅弄清了牛的生活习性,还学会了给牛看病。

两年发展,郭俊权最多时养牛160多头,2019年售出1000多头,毛收入600多万元。在他带动下,附近的养牛户时常到他那儿“取经”,现在他养殖出来的肉牛供不应求,大多调运销往玉溪、昆明等地。

如今,郭俊权已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肉牛养殖也成为了他生活的重心。走进牛棚,槽头拴着大小百余头牛,个个身体健壮、毛色光亮。

郭忠明为好日子奋斗的事儿在宁洱不少。近些年,当地按创新实施了“四个一到户”机制,即让每户农户拥有人均1亩中长期产业、人均1亩短平快产业、户均1个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户均1个劳动力输出或1项技能培训,实现农村群众长期稳定增收。

县扶贫办主任杨继华介绍,2014年以来,当地累积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37亿元,目前基本做到了全县农村家家户户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产业交错相间全覆盖,实现短期脱贫、中期致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郭忠明跟着儿子过上了好日子,谈到未来,他打算再购进一些牛,培育优良的牛种,把养殖事业做大、做强。

分享到: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