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家也有这个,这是吃佤族稀饭时候用的!”“老师,我的佤族裙子和这个线是一种颜色!”“老师,我会跳佤族甩发舞!”在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如小米雀般叽叽喳喳悦耳动听。
走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是“司岗里”“佤部落”“佤山印象”等以佤族风格为主题的装饰,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特色餐饮等民族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体现在幼儿园教室各个角落的细枝末节,处处可见特色。
西盟佤族自治县幼儿园园长曹佶介绍,为探索民族文化创设,西盟县幼儿园结合传统的佤族文化,对教室环境进行特色化提升改造,运用课堂教学等形式,将佤族文化和幼儿园课程相结合,以此来增强幼儿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小木拉、水酒杯摆上小木桌,阿佤火塘建在了教室一角。煮稀饭、舂佐料、烤烧烤、泡水酒,小朋友们在“过家家”里了解传统美食的制作。一箪食一瓢饮,不仅是乐趣无穷的生活体验,也可以成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一堂寓教于乐的教育课程。
你织布我纺线,织梭光景去如飞。一套套漂亮的佤族服饰,一个个佤族小挎包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小芭比娃娃也可以穿上佤族盛装……五颜六色的织线,编织出佤山儿童心中多彩的梦。
麦穗、玉米、小红米……讲述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道理,付出和收获的人生哲理蕴藏在小朋友的游戏里。
花草树木、飞鸟昆虫……昭示着敬畏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意识已然埋在小朋友心中。
据了解,近年来,西盟县以特色佤族文化为载体,让孩子们置身于民俗生产生活的情景下,了解家乡风貌,体验民俗风情,感受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魅力,让传承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文图/魏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