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留”存記憶 “改”續文脈
初冬的江蘇南通,江風微涼,濱江體育公園內卻非常熱鬧。七個標准化足球場上,“通超”聯賽激戰正酣,看台上座無虛席。“以前這裡是無人問津的江灘,現在成了我每周必來的運動場。”前來觀賽的陳先生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城市更新,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牽著經濟發展。“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近日,記者走進城市更新一線,觸摸各地城市發展的新脈動。
空間重塑織就民生畫卷
在江蘇南通崇川區南川園社區,一場精細的“空間魔法”正在上演。整治后的鄰水空間成為市民漫步休閑的小廣場﹔利用低效地塊引進的社區食堂飄出飯菜香﹔社區書房、衛生站、超市、健身房等基礎設施如“插件”般精准嵌入街巷。
“過去,老舊小區普遍最缺的是適老化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南川園社區書記倪燕告訴記者,“針對老舊小區缺乏公共維修基金的情況,我們探索將公共收入結余補充公共維修基金,以南川園小區為例,每年可補充5萬元。改造后各個小區的居民滿意度普遍大幅提高。”
寺街與西南營,作為南通的“城市之源、文化之根”,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走進這片歷史文化街區,時光仿佛放緩了腳步。青磚黛瓦間,蜿蜒小巷裡,一個個修繕好的院落中,歷史無聲流淌。這裡沒有大拆大建,而是在保持街巷肌理的前提下,採用“小規模、漸進式、織補式、微循環”的保護更新思路,逐步讓古老街區重獲生機。
“更新初期,老百姓有‘三怕’:晴天怕失火、雨天怕淹水、騰遷怕吃虧。”項目負責人回憶道,“我們給出的答案是‘不讓百姓吃虧’:願意留下的,免費提供設計方案﹔願意離開的,給予合理補償。”
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這裡已有近2300戶居民自願搬遷,留下的450戶居民生活品質顯著改善。修繕一新的名人故居裡,歷史的“根”與生活的“葉”和諧共生、共同繁茂。
動能轉換激發城市活力
在安徽蕪湖長江三橋下,曾經無人問津的橋下空間煥發著蓬勃生機。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籃球場等依次排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橋下運動天地”。
“以前這裡堆滿建筑垃圾,現在成了我們每天的打卡地。”正在打球的市民王先生說。
城市的西北端,朱家橋尾水淨化生態公園展現出別樣風姿。誰能想到,這個充滿詩意的濕地公園,前身竟是一片荒草地、臭水塘。“我們在現有污水處理系統的基礎上,建設水質深度淨化設施。”項目負責人介紹,“這個公園每年可向周邊水系補充近4300萬立方米活水資源,相比傳統治理方式,節約資金350萬元。”
走進蕪湖“三湖”片區的奇瑞國際街區,由老舊工業廠房改造而來的空間已變為一個開放、協同的創新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這裡曾是效益低下的老廠區,如今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與交流平台,已引進世界500強投資企業、上市公司投資企業、本土上市企業50余家,預計將吸納10萬余名高端人才入駐。
而在青弋江與長江交匯處,蕪湖老船廠的龍門吊依然矗立。巨大的船塢化身為露天藝術廣場,昔日的船體加工車間如今變成“老船廠1900美學館”,新能源汽車展、老船廠發展史特展、品牌推介會等活動相繼登場。
從“工業鏽帶”到“生活秀場”,人們驚喜地發現,已有125年歷史的老船廠變得可親近了。3.2公裡的濱江綠帶直達江邊,串聯起5萬平方米的休閑空間。周邊“15分鐘生活圈”裡,小區、學校、商圈、三甲醫院等一應俱全。拍照、慢跑、購物、歇腳,人們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這片熟悉又新鮮的土地。“讓鋼鐵廠房長出‘人間煙火’”,對於老船廠項目的更新理念,管理方如此表達。
文脈存續推動共建共享
清晨7點,寬窄巷子的青石板路上,李婆婆提著菜籃走過保留著川西民居黛瓦的院牆﹔午后3點,東郊記憶的老煙囪下,95后攝影師小林對著紅磚廠房的光影調整鏡頭﹔傍晚6點,錦江邊的望平坊,下了班的上班族坐在江邊茶館裡,看著燈光映在百年榕樹的枝葉上——這是四川成都市民普通一天的生活片段。
“以前總怕老房子拆了,連喝蓋碗茶的地方都沒了,現在不僅院壩還在,連路燈都透著老成都的味道。”住在青羊區少城街道的張大爺,看著家門口改造后的小通巷,語氣裡滿是欣慰。在成都的城市更新字典裡,“拆”永遠是最后選項,“留”與“改”才是激活老舊空間的核心密碼。
在“留”的層面,成都對老城區的“肌理保護”近乎苛刻——寬窄巷子片區保留了90%以上的清末民初川西民居院落,改造時連院落裡的老槐樹、牆角的青苔都精心呵護。“改”的部分則聚焦“用起來才是最好的保護”。即便是不得不“拆”的區域,成都也堅持“拆后留憶”:金牛區茶店子片區拆遷時,專門收集老居民的舊家具、老照片,在新建的社區公園裡打造“記憶牆”﹔成華區跳蹬河拆遷后,保留了原有的老碼頭遺址,改造成濱河步道上的“時光節點”,讓居民能在散步時想起“小時候在河邊摸魚的日子”。
更重要的是,成都構建了“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居民做主”的協同共治模式。“以前覺得改造是政府的事,沒想到我們也能說了算。”在玉林社區的“議事會”上,居民王阿姨舉著投票單說。
據成都市住建局統計,近3年完成的城市更新項目中,居民滿意度均超90%,“願意推薦朋友來居住”的比例達85%。 (本報記者 朱波 邱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