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十万元
人民网昆明11月17日电 (记者蔡树菁)11月17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玉溪专场举行。据玉溪市委书记杨政昆介绍,“十四五”以来,玉溪市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5%以上的增长速度,即将迈上2700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从9.1万元提高至11.4万元,首次突破10万元大关,保持云南省第一;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5万元、2万元,绝对值均居全省第二。

2025年4月,云南玉昆中超主场首胜精彩瞬间。普桂洁摄
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玉溪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投资占比从24.4%提高至57.3%。农业上,蔬菜、花卉、水果产量居全省前列,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上,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玉溪拥有32个,是全省工业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的州(市)。服务业上,中老铁路、滇中环线的物流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国家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18户,排名全省前列。文体旅融合借势发展,玉溪入选全国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成为中超联赛的“金牌球市”。

玉溪市高新区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质量控制实验室。曾永洪摄
改革创新开放活力不断释放。玉溪发布云南省首个企业开办地方标准,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从85.75%提升至89.93%,“四上”企业在库数量位居全省第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40.95亿元,投入强度为1.59%,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41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84户。玉溪成功入选中欧班列节点城市、全国现代流通业战略支点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随着中老铁路全线通车、玉溪海关正式运营,海关属地业务量、原产地证书签证量均居全省第二。目前,玉溪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设立6个驻外商务代表处。

玉溪抚海湾湿地公园。玉溪市文旅局供图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四五”以来,玉溪制定《玉溪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修订《玉溪市新平哀牢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及“三湖”保护条例,制定“三湖”保护配套措施52项。中心城区细颗粒物(PM2.5)每立方米浓度从20微克下降到18微克,降幅达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3%;抓实“三治一改善”,1月—10月抚仙湖水质总体保持优,星云湖水质稳中向好,杞麓湖水质同比从劣V类提升至V类;33个纳入考核的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在75.8%;25.84%的国土面积被划为生态保护红线,森林覆盖率达53.06%;全市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86%,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率、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及焚烧处理占比均实现100%。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逐年提高,从2020年的89.15%提升至2024年的93.65%。
城乡建设事业踏上新台阶。玉溪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12%,县城供水普及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6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15个重点镇的人口集聚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累计启动老旧小区改造1344个,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62个,玉溪市的改造经验2次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复制可推广目录并在全国推广。澄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国务院嘉奖,6个村被评为“云南省金牌旅游村”,7个村被评为“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

通海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车间。曾永洪摄
杨政昆介绍,玉溪市财政资金投入民生领域的比重保持在80%左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玉溪牢牢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创业,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28万人,扶持创业1.9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71万人以上,市内年度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比例保持在80%以上。
此外,玉溪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组建两大城市医疗集团和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成5个国家级、6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乡镇卫生院100%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基本实现城乡养老服务全覆盖。
法治护航促进社会安定。五年来,玉溪市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三级行政复议便民服务网络全覆盖,深入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起底群众反映突出的社会矛盾纠纷问题,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达97.88%,持续五年保持在97%以上;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从2020年的95.51%提高至2024年的97.43%。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