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國內

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國際消費目的地(開放談)

董 超
2025年10月21日08: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近日,財政部、商務部提出,在全國選取15個左右試點城市,推進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建設國際化消費環境,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國際消費目的地,將有效激發消費潛力、豐富消費供給、吸引入境消費,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正穩步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工作啟動以來,中國在優化國際化消費環境、提升國際消費競爭力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上海、北京、廣州、重慶、天津等5個首批培育城市通過先行先試,為國際化消費環境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消費資源集聚能力顯著增強。各地在匯聚全球優質商品、服務與品牌的同時,大力培育本土特色品牌,“新國潮”品牌崛起勢頭強勁。例如,北京、上海等地的新消費品牌孵化基地成果豐碩,廣州依托供應鏈優勢培育出不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品牌,服務消費供給日益豐富,都市文旅、頂級賽事、環球美食等成為吸引國內外消費者的亮點。

  消費載體與場景建設成果斐然。各地標志性商圈全球影響力不斷提升,上海南京路等步行街改造提升成效顯著,消費新場景層出不窮,商旅文體深度融合,如廣州正佳極地海洋世界、重慶特色山城場景等,極大豐富了消費體驗。

  消費便利化水平持續改善。各地著力破解入境消費痛點,支付環境優化取得進展。例如,上海不斷推進外卡POS機布設工作,形成了“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的支付體系。同時,中國離境退稅服務網絡不斷擴大,在涉外服務、多語種標識、景區預約等方面不斷探索創新,入境消費體驗大幅改善。

  目前,中國在營造國際化消費環境方面已經具備較好基礎,部分領域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同時也應看到,中國國際化消費環境與國際一流水平仍有差距,消費服務還有提升空間。

  一是政策系統集成與支持力度有待加強。在推動更高水平開放、促進內外貿一體化、便利國際人員往來等方面,政策支持仍待加碼。二是“軟環境”建設存在明顯短板。具體看,部分商圈國際化氛圍不足,外卡受理覆蓋率有待提高,多語種服務、行李寄存等便利服務設施、外幣兌換點等配套仍不完善﹔消費場景的創新性、體驗感與國際知名消費目的地相比尚有差距,從業人員的國際化服務意識有待強化、服務技能有待提升。三是制度型開放水平需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吸引全球優質商品和服務資源集聚、優化通關流程、適度降低進口環節成本、打造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方面,仍有一定改革發展空間。

  建設國際化消費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供給、需求、環境、政策等多個維度,應堅持問題導向精准施策,系統性地補齊短板、打通堵點,確保硬件改造與軟環境提升同步,政策創新與落地見效並重。首先,應強化示范引領,形成梯次發展格局,支持基礎好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對標國際一流水平,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消費目的地。其次,應鼓勵其他試點城市立足自身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此外,還應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典型做法和創新機制,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打造一批更具吸引力的國際消費目的地,推動國際化消費環境整體提升。(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所長)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