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豈能不理舊賬(思想縱橫)
一張藍圖繪到底,是黨員干部履職應當具備的一項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牢記一個道理,政貴有恆。為官一方,為政一時,當然要大膽開展工作、銳意進取,同時也要保持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強調要批評糾正“新官不理舊賬”的政績觀偏差。不少黨員干部到任新崗位后都想盡快打開局面,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新業績,這是黨員干部充滿干勁的表現。然而,如若一味鋪陳新篇,不理“舊賬”,不僅會導致“舊賬”積重難返,也會遲滯新工作的開展。把“舊賬”解決好是黨員干部的職責所在。隻有統籌抓好鋪陳新篇與解決“舊賬”,才能贏得群眾信任,為后續工作筑牢根基。
“舊賬”並非簡單的會計賬目,更多是前任留下的未完成的工作、未解決的難題、未兌現的承諾等。這些“舊賬”的解決牽連著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著黨和政府的公信力。現實中,少數干部存在不理“舊賬”的誤區:有的認為“舊賬”是前任的責任,自己不想背包袱﹔有的把精力放在能快速出成績的新事上,以顯示自己的能力和政績,對“舊賬”一拖再拖﹔還有的擔心解決“舊賬”會牽扯精力、引發矛盾,干脆一推了之。然而,“舊賬”如同“絆腳石”,若視而不見、繞道而行,任其累積發酵,小問題可能拖成大問題,簡單矛盾可能演變為復雜糾紛,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隱患。反之,若將理清“舊賬”作為履職的“先手棋”,則可以有效化解風險,為新發展藍圖的實施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群眾評價黨員干部,不僅看其能否帶來新變化,也看其能否解決老問題。解決好“舊賬”,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積極化解“舊賬”中遺留的“老大難”問題,會傳遞出敢於負責、為民解憂的強烈信號,能夠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為推進后續工作積累寶貴的民心民意基礎。
理“舊賬”,既要有直面問題的態度,更要有科學務實的方法。“舊賬”成因復雜,有的涉及政策調整,有的牽扯多方利益,理起來並非易事,不能蠻干,更不能為了“甩包袱”而簡單處理。首先,應摸清底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企業,通過調研走訪、座談交流、查閱資料等方式,弄清楚“舊賬”的來龍去脈、涉及主體、當前症結,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區別不同類型的“舊賬”,分類施策。比如,對於未完成的民生工程,若符合當前發展規劃,應加快推進,明確時間表、責任人,讓群眾看到進展﹔對於未兌現的承諾,要本著“言出必行”的原則,積極協調資源,盡力兌現,若因客觀條件變化確實無法兌現,要及時向有關方面說明情況,爭取理解﹔對於歷史遺留的矛盾糾紛,要耐心傾聽各方訴求,依法依規、公平公正化解,避免矛盾激化﹔等等。最后,必須注重總結經驗教訓,建立健全工作銜接、承諾兌現、責任追溯等有效機制,從制度上堵住“新官不理舊賬”的漏洞,確保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政貴有恆,治須有常。黨員干部應深刻認識到,理“舊賬”不是可選項,而是必答題。隨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進,我們遇到的問題和任務更多是短時間內難以啃下的“硬骨頭”,尤其需要黨員干部像跑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著干下去,鍥而不舍地尋求解決之道,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在每一個崗位上都留下無愧使命、不負人民的業績。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1日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