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安置點裡的笑聲

2025年10月07日08:50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村民陸安秀在安置點為大家分發月餅。 本報通訊員 楊素娟 攝

村民陸安秀在安置點為大家分發月餅。 本報通訊員 楊素娟 攝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年十四就圓滿了。我今年85歲了,頭一回與這麼大一家子過節。”10月6日中午,在麻栗坡縣楊萬鄉楊萬村委會新寨小學安置點,徐道會老人笑著說。

楊萬村村民熊友仙說起10月3日凌晨,縣、鄉、村包保干部頂著強降雨幫助轉移臥病在床的兒子,不由眼眶泛紅:“看到干部和老鄉們一步一步蹚著泥水滑著走,把我兒子安全轉移出來,我們真的沒有理由不安心。”

9月底以來,連續受台風“樺加沙”“博羅依”強降雨影響,楊萬鄉楊萬村委會安拉村小組受山體滑坡險情威脅的18戶46名群眾,被轉移至新寨小學進行集中安置。加之新一輪“麥德姆”台風逼近,經楊萬鄉黨委研判,決定讓受災群眾繼續原地安置,待險情完全排除再回家。

面對3次台風的連環考驗,麻栗坡縣按照省州統一部署,充分運用“1262”精細化預報與響應聯動機制,按照“四個一律”應轉盡轉、應轉必轉、必轉早轉,成功提前避險1240戶3238人,實現人員零傷亡。

“這幾天政府管我們吃飽睡好,還每天來回兩趟接送我們回家喂養牲畜,大家心裡都念著黨和政府的好。”熊友仙說。楊萬鄉新寨小學安置點是全縣63個集中安置點的一個縮影。

每到一個安置點,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大家聚攏在一起,吃點心、嗑瓜子,聊天唱歌,互相鼓勵,在歡聲笑語中干群走得更近,鄰裡處得更和睦。

在楊萬鄉哪都村委會安置點,壯族大媽張玉仙和陸安秀領頭對起了山歌。“中秋節到,家裡房子垮路垮,大家不擔心,聚攏來吃月餅,共產黨好,不要忘記共產黨。”一句句歌聲寄托著大家對家園的依戀,也表達了對災后恢復的期盼。

“李代寬家一袋尿不濕,李仕群家一盒降壓藥,李代祥家要拿充電器,李仕雲要幾本課外書,李主海老人不吃辣子……”在天保鎮小寨村集中安置點,網格員李明金和李德蘭認真謄寫整理著受災群眾的需求,強降雨來襲之前,他們要把大家急需的用品都補上。“村上和鎮上的干部已經連續熬了3個星期,我們要發揮好網格員的作用,能幫一點是一點。”李德蘭說。

為最大限度保障受災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麻栗坡縣因地制宜,採取“就近集中安置+就地分散投親靠友”的形式,及時疏散安置受災群眾及老、弱、病、小等特殊群體。目前,全縣通過學校、村活動室、養老院、聯防所等安全場地集中安置299戶872人,並第一時間實現供水、供電、生活物資“三保障”。通過自願投親靠友分散安置585戶1477人。

入汛以來,麻栗坡縣以“汛”為令,迅速完成全員集結,35名處級干部下沉到鄉(鎮),636名鄉鎮包保干部駐扎到村組,19989名防汛小網格長在崗在位,守護包保網格區域,與受災群眾同吃住,防台風、減災險,彰顯了防汛力度和民生溫度。(記者 張文峰 通訊員 劉光梅)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