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月,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929.7億元——
工業企業利潤明顯改善(銳財經)

國家統計局9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至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929.7億元,同比增長0.9%。總體看,在宏觀政策發力顯效、全國統一大市場縱深推進,疊加去年同期低基數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裝備制造業支撐有力,不同規模企業利潤均有所改善。
增速由負轉正
1至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與1至7月份持平。其中,8月份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加快,為企業盈利繼續恢復創造有利條件。
據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首席統計師於衛寧介紹,1至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1至7月份同比下降1.7%轉為增長0.9%,扭轉了自今年5月份以來企業累計利潤持續下降態勢。
從三大門類看,1至8月份,制造業增長7.4%,較1至7月份加快2.6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9.4%,加快5.5個百分點﹔採礦業下降30.6%,降幅收窄1.0個百分點。從月度看,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兩位數增長,由7月份下降1.5%轉為增長20.4%,工業企業當月利潤改善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裝備制造業“壓艙石”作用明顯。1至8月份,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利潤增長7.2%,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5個百分點,是拉動作用最強的板塊之一,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恢復支撐作用明顯。從行業看,在裝備制造業的8個行業中有7個行業利潤實現增長。
華泰証券研報認為,今年8月工業企業盈利回升既受到去年同期低基數的影響,也體現了相關宏觀政策的效果。未來,“反內卷”對部分行業的價格及利潤有望形成托舉,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及工業企業利潤有望延續修復態勢。
宏觀政策持續發力
從8月份數據來看,各項政策對於擴內需、優供給、促循環、增動能積極作用繼續顯現。特別是8月份PPI環比結束連續8個月下行態勢,釋放出工業企業利潤回暖的積極信號。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說,中國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一些行業價格呈現積極變化。比如,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縱深推進,企業無序競爭得到治理、重點行業產能治理有序開展,相關行業價格同比降幅收窄。同時,新興產業茁壯成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綠色發展提質增效,相關行業價格同比有所回升。
與此同時,新的穩增長政策接連出台。
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近日聯合發布的《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至2026年,石化化工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以上,經濟效益企穩回升。詳細看,這份方案給出了多項具體務實的舉措,如加快布局高端精細化學品等石化化工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優化重點化肥生產企業最低生產計劃管理、訓練建設石化化工行業大模型等。
在規范競爭秩序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印發的《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確提出,嚴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新建改建項目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引導行業和企業破除粗放的產能擴張、規模擴張的慣性思維,更加注重促進市場供需平衡、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供給質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說。
降本增效前景可期
很多企業都在以實實在在的努力降本、提質、增效,爭取更高質量發展。
在陝西,中國電信、中興通訊、法士特等企業攜手合作,深度融合5G與工業網絡,實現全生產要素智能互聯與數據貫通,成功打造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及商用車領域國內首家零碳工廠﹔在遼寧,沈陽機床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摩擦焊專機、副車架五軸立式加工中心等一系列專業化解決方案,不斷收獲新訂單﹔在上海,上海電機廠有限公司接連發布國產首套8.5萬標方時級空分電驅、國產首套硝酸“四合一”機組超高速直聯電驅,在高端裝備領域搶抓發展主動權……
數字化、智能化為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注入新的活力。9月25日,京東工業與國研大數據研究院共同發布的報告顯示,基於數智化的供應鏈創新,可以通過精准優化採購、物流、庫存等方式有效降低企業成本、釋放利潤空間。該報告預計,數智化創新可以降低供應鏈成本約5.88%。“我們發布的行業首個供應鏈大模型JoyIndustrial,用精准的智能決策與流程優化實現供應鏈成本的實質性降低與運營效率的倍數級提升。”京東工業副總裁丁德明說。
“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本狀況有所改善,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同比減少0.20元,為2024年7月份以來首次當月同比減少。”於衛寧說,下階段,在外部環境嚴峻復雜、國內市場需求仍顯不足的背景下,要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規范企業競爭秩序,為工業企業利潤持續恢復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