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麗江供電局
破局攻堅 實現土地確權盤活“雙百”目標

近日,南方電網雲南麗江供電局土地盤活和確權完成率均達100%,成為雲南電網公司系統內首家全面完成該項任務的單位。
面對歷史遺留問題復雜、政策銜接困難、原始資料缺失以及跨部門協調難度大等多重考驗,麗江供電局深入貫徹落實雲南電網公司關於深化國企改革與土地不動產管理的決策部署,迎難而上、創新思路,成為雲南電網系統內未申請政策豁免的單位之一,土地盤活和確權完成率均達100%,確權面積10920.75平方米。
歷史困局:三大難題交織,土地資源“沉睡”
麗江供電局於2013年8月由三家地方電力企業整合成立,在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歷史遺留的土地問題日益成為“攔路虎”。受制於麗江山高路陡的自然條件,形成確權難、盤活難、協同難三大困境,制約著資源優化與電網高質量發展。
確權“溯源難”成為首要阻礙。土地權屬問題多形成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原始劃撥文件或缺失或字跡模糊,權屬來源難以厘清,部分宗地與周邊村鎮存在邊界或權屬爭議。
土地盤活同樣面臨“落地難”。部分閑置供電所位於偏遠山區,交通不便、商業價值低﹔一些站所合一地塊因變電站仍在運行,存在安全限制﹔部分區域自然條件不適宜布局新業態,傳統盤活路徑基本被堵死,管理風險持續積累。
協作“統籌難”亦是關鍵制約。土地確權涉及自然資源、稅務、財政及鄉鎮政府等多個部門,審批流程長、意見統一難。
創新破題:四項舉措協同,打通確權盤活資源
面對復雜局面,麗江供電局跳出傳統思維,以“專班領航、政企協同、政策巧解、高位推動”為核心策略,系統施策、逐一攻堅,走出了一條創新實干之路。
麗江供電局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並從法律、資產、基建等專業抽調骨干組建工作專班,深入開展“一地一策、一宗一檔”摸底排查。通過查閱檔案、走訪退休職工、實地勘測等方式,最大限度還原土地來源和使用沿革,建立完整台賬,為后續工作夯實基礎。
針對跨部門協調難題,麗江供電局主動對接麗江市相關部門,推動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在大具供電所及變電站土地確權中,通過召開玉龍縣多部門協調會,最終成功破解長達二十年的確權難題,形成“政府牽頭、企業跟進”的協同新模式。
在政策運用方面,麗江供電局堅持“不等政策找政策、吃透政策用活政策”,為歷史問題尋找合規出路。如針對集體捐贈土地,精准運用“三級認証確權”條款,最終成功取得不動產權証書,實現政策資源最大化利用。
面對地理位置偏遠、難以直接利用的閑置土地,麗江供電局打破思維定式,積極探索“以地易地”置換路徑。通過局領導帶隊多次向市、縣兩級政府匯報爭取,最終完成三宗土地的置換工作,成為雲南電網公司系統內首例土地置換成功案例,既為企業換取更高效益的土地資源,也為地方政府節約征拆成本,實現政企雙贏。
成效顯著:資產變資源,經驗可復制
通過系統性、創新性的攻堅,麗江供電局不僅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更實現了土地資產從“包袱”到“財富”的轉變。
所有歷史遺留無証土地問題得到徹底解決,6宗土地完成確權,企業不動產權益獲得法律保障,長期管理風險得以化解。累計盤活閑置土地7宗,總面積約16095.26平方米。通過對外出租實現年增收2.04萬元,5宗土地用於生產業務用房,1宗通過置換獲取優質土地,土地資產利用效率與經濟價值顯著提升,“沉睡”資產煥發新生。
麗江供電局還構建起“排查—確權—盤活—管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形成規范的土地確權流程和“出租+自用+置換”多元化盤活路徑,為系統內其他單位解決同類問題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樣本。與此同時,通過與地方政府建立常態化溝通協作機制,不僅高效推動問題解決,也為后續電網項目落地和資源獲取搭建了橋梁,實現企業發展與地方建設同頻共振。(王麗英、武光訥、田學)
來源:麗江供電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