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舞台 青春絢爛

![]() |
金秋時節,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以下簡稱“人藝”)提供的舞台上,我們欣喜地看到青年學子的青春綻放。
在為期3天的“青春綻放·戲聚京津冀——2025大學生戲劇展演”中,來自中央戲劇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河北大學、河北傳媒學院等14所京津冀高校的戲劇團體推出了15部劇目,其中既有原創作品,也有經典改編等,觀眾得以見識校園戲劇樣貌。
展演前,人藝派出專家組,手把手地輔導大學生編劇、導演和演員,讓學生們真正領悟到戲劇舞台是精神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也是細致觀察事物、深刻洞悉人生、全面認知社會的窗口。
天津商業大學演出的劇目《大獅子胡同一號》,故事取材於近代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嚴復傳播西學、救亡圖存的生平事跡,修改劇本時,輔導老師強調要集中筆墨,突出這位“先進的中國人”的思想主線,而專業演員所做的肢體語言的示范,也使學生演員茅塞頓開。人藝舞美人員提供的多媒體技術支撐,更讓劇中主人公的形象大放異彩。
無獨有偶,南開大學的作品《張伯苓》,也是從南開系列學校創始人張伯苓的傳奇人生中獲得靈感。戲劇編導對創作題材的選擇,本身就是對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一種考量。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話劇《家書》的導演鄭璐旻所說:“未來可能我們絕大多數人不會從事戲劇行業,但我們從戲劇中學會如何生活,如何做選擇。”
大學生戲劇表演所呈現的藝術素養和功力不可小覷。中央戲劇學院創作的《周沖的雷雨》(劇照見圖),是對經典話劇《雷雨》的巧妙改編,營造出一種唯美意境。黑衣、黑傘、黑鋼琴,映襯著周沖雪白的襯衫,體現出生命張力,通過肢體語言所呈現的雕塑美令人印象深刻。河北傳媒學院的《雙雪記》、中國傳媒大學的《趙氏孤兒》,皆以古典戲劇作品為依托,試圖從全新的角度詮釋其內涵。北京師范大學的《我們的荊軻》,是當代人對古代豪俠的重新審視,服裝道具考究,表演激情投入。
人藝所搭建的舞台,對於中國戲劇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啟示意義。首都師范大學去年曾在人藝曹禺劇場表演《天之驕子》,此次參演的是原創話劇《牧野長歌》,同學們配合人藝的專業團隊進行幕后工作,對舞台工作者應有的專業與嚴謹有了深切體會。多所高校表達了與人藝深化合作的願望,也期待“戲聚京津冀”長期舉辦,為學校的藝術團注入活力。
戲劇不僅僅是舞台上的表演,更是一種精神表達,一種美育浸潤。校園戲劇實踐激勵著青年學子圓戲劇之夢,並在藝術的滋養中體會青春的綻放。
(作者為劇作家)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8日 2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