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生生不息向南方丨雲南省委書記分享的三個故事

2025年09月06日20:26 |
小字號

初秋的早晨,中國西南雲嶺大地已經“蘇醒”。

一場細雨過后,位於雲南西北角的獨龍江峽谷雲霧繚繞,年近八旬的文面女李文仕坐在自家小院裡編織著色彩斑斕的獨龍毯。

與怒江同處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區域的迪慶藏族自治州塔城鎮響古箐,護林員兼護猴員余小德正背著10多斤鬆蘿給滇金絲猴“送早餐”。

中鐵聯集昆明中心站,一列滿載泰國金枕榴蓮的中老鐵路“瀾湄快線”班列准點抵達,這些跨越山河的黃金果實,將從雲南奔向全國各地。

生產的繁忙與生活的日常,映照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實踐與成就。

風從南方起,潮自南方來。

“全球南方”,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集合體。其經濟總量全球佔比超過40%,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80%,已經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完善全球治理的關鍵力量。

2025年9月5日至9日,來自110個國家及國際和地區組織的260余家機構約500名代表齊聚雲南,聚南方力量,應世界變局。

在2025“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開幕式上,中共雲南省委書記王寧發表致辭說:“獨龍族群眾的笑臉,‘三江並流’的壯美,中老鐵路飛馳的列車,喻示著中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生態文明的理念、和平發展的理念,這些鮮活的故事,是‘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的精彩片段,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圖片

9月6日,2025“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在昆明開幕。夏欣瞳 攝

透過雲南這扇窗

一起去感知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

去探尋“全球南方”國家

在減貧、環保與發展道路上

充滿溫度的答案

一個脫貧故事背后的價值追求

人口隻有7000多人的獨龍族,世代聚居在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獨龍江鄉,這裡山高谷深,自然條件惡劣,獨龍族群眾長期處於深度貧困。習近平主席十分關心這個民族,親切接見獨龍族代表,兩次回信,勉勵他們脫貧致富。

圖片

怒江獨龍江鄉。陳飛 攝

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2014年4月,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獨龍江鄉一年中有半年大雪封山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陽光普照、資源匯聚。當地建學校、辦醫院,群眾種草果、搞旅游,日子一天比一天好。2018年,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如今,村民人均收入超過2.4萬元、比10年前增長7倍多,家家戶戶住進了新房子,不少家庭買了小汽車、有了大學生,通過5G網絡連接了世界。“現在的生活,就像做夢一樣。”李文仕深有感觸地說。

獨龍族群眾生產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中國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雲南933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王寧說。

圖片

獨龍江鄉迪政當村李玉花正在編織獨龍毯。近年來,獨龍江鄉旅游業紅紅火火,純手工編織的獨龍毯深受游客喜愛。陳飛 攝

據世界銀行數據,目前全球仍有近7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西亞等區域。解決貧困問題,過上更好日子,是南方國家的共同願望。

“雲南願與各國積極開展農業、教育、醫療等交流合作,持續分享減貧經驗,為國際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智慧、雲南力量。”王寧說。

“三江並流”鋪陳開來的生態長卷

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從青藏高原順流直下,在雲南境內的雪山峽谷間奔涌,形成了全球唯一的“三江並流”壯麗奇觀,區域內1.7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孕育了中國20%以上的動植物種類,被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

雲南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在“三江並流”保護區內的香格裡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滇金絲猴在護猴員身旁嬉戲、進食的場景是游客不可錯過的瞬間。“我們保護大自然,與猴子像朋友一樣相處,就會和諧。”余小德回憶,自己年輕時砍過樹、打過獵,后來巡山護猴,現在與生活在村子附近的滇金絲猴成了好朋友。更可喜的是,紅豆杉、榧木、黑頸鶴等珍稀動植物種群數量越來越多,消失40多年的雪豹又重現保護區。

圖片

三江並流地區生態良好。彭建生 攝

放眼雲南,從高山之巔到紅土高原,從滇池湖畔到洱海之濱,從百畝花田到千年茶林……以綠為底、點綠成金的畫卷在廣袤雲嶺徐徐鋪展:近3年,雲南植樹3億多株,全省森林覆蓋率超55%﹔茶、花、咖、果相得益彰,特色雲品香飄世界﹔綠電裝機超過1.5億千瓦,每年生產綠電4000億度,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3.2億噸。

“兩山”理念潤澤雲嶺,結出累累碩果,“動物王國”“植物王國”“世界花園”的靚麗名片更加耀眼。

“我們同為南方國家,推進現代化,都需要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王寧表示,雲南將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美麗中國增綠添彩,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探索路徑。

兩條通途折射時代的奮進交響

一寸山河一寸血。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80多年前,雲南20多萬群眾以血肉之軀,開鑿出抗戰“生命線”——滇緬公路,3200多名南僑機工冒著槍林彈雨搶運物資,為抗戰勝利、世界和平立下不朽功勛。

圖片

漾濞縣的民工修筑滇緬公路。雲南省檔案館 供圖

新時代新征程。

而今,滿載友誼與發展的中老鐵路“黃金大通道”,將中國與世界更緊密地連在了一起。東南亞的水果、海鮮,隻需一兩天,就能端上中國老百姓的餐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旅客乘中老班列,游萬象、逛雲南、看中國。

圖片

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通過元江特大橋。陳暢 攝(資料圖)

從抗戰大后方,到開放大通道。雲南背靠14億多人口的強大國內市場,鏈接25億人口的南亞東南亞國際大市場,已經成為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重要門戶。中老鐵路開通近4年來,貨物運輸突破6600萬噸,輻射19個國家和地區,商品種類逾千種。與此同時,“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網絡基本形成,國內外通航點基本實現南亞東南亞國家首都和重點旅游城市全覆蓋,快貨物流圈正朝著國內1天送達、南亞東南亞國家1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的目標邁進。

圖片

中老鐵路。楊林 攝

“從滇緬公路到中老鐵路,銘刻著中國從救亡圖存到共促繁榮的軌跡,彰顯了中華文明‘以和為貴’的基因。”王寧指出,同為南方國家,我們有著反殖反霸的共同歷史,因此更加珍視和平安寧。雲南將堅定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打造沿邊睦鄰安鄰富鄰樣板,與周邊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一場脫貧、三江並流、兩條通途

這片民族和合、綠意盎然

八面來風的熱土

正為“全球南方”發展提供“雲南啟示”

王寧發出邀請:

真誠歡迎大家,多在雲南走一走、看一看,親身體驗和發現更多鮮活的故事,在雲南收獲一段美好時光!

唱響“南方聲音”,展現“南方擔當”。

雲南是中國西南的“高原明珠”,中國是“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員。期待“全球南方”聲勢在人民笑臉上、在綠水青山間、在開放合作中卓然壯大,用最具說服力的敘事,匯聚最動人心魄的力量。

生生不息,可感可及

來自“全球南方”的故事繼續

……

撰文:范玲 普歆雁 臧慶星 陳睿 王齡可 李穎 張悅 王浩 張迎朝

來源:雲南廣播電視台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