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財經

稅務全鏈條服務,讓咖啡香飄更遠

2025年09月01日15:15 |
小字號

雲南省稅務部門圍繞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構建起貫穿產業各環節的稅費服務體系。通過走村入企、政策賦能與智慧服務相結合,稅務部門以精准“滴灌”的方式落實優惠政策、推出便民舉措,助力雲南咖啡產業實現從“深山綠葉”到“國際飄香”的華麗蛻變。在一堂堂精准對接的“稅務課堂”中,一組組稅惠數據、一項項便民舉措,助力雲南咖啡的醇香飄得更遠。

田間地頭的“基礎課”

在臨滄永德的群山之間,1.6萬畝優質咖啡基地如翡翠般鋪展在天地間。從崇崗鄉的坡地到德黨鎮的林間,再到大雪山鄉的雲霧深處,一條藏於1200—1800米海拔的“黃金種植帶”悄然鋪就,這裡是咖啡種植的秘境。

春播時的咖啡田泛著新綠,秋收時的果實殷紅,而稅務服務的“種子”,早已在這片土地上扎下深根,四季常青。每到農忙時節,當地稅務部門便循著時令的節奏,攜手駐村書記、自然村村長搭起“火塘夜校”。當咖農們結束一天的勞作,圍坐在跳動的火光旁,稅務干部們就用“土話”“白話”拆解鮮果收購發票開具的門道,把政策條文變成聽得懂、用得上的“農家話”,並為合作社梳理財務賬目規范要點,幫加工企業標注合規經營紅線,一本本《合規經營稅收指南》如同精准的“農事手冊”,讓每個環節都穩步前行。​

“今年6月30號,我們的庄園終於揭開面紗!”永德縣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楊建軍難掩欣喜,“你看那場館裡的弧形展台,層層疊疊像極了山間的梯田,每一層都擺著永德各地的特色咖啡豆樣品。有的帶著雪山融水的清冽,有的裹著紅壤的醇厚,簡直就是一座‘咖啡風土博物館’!”​

楊建軍坦言,庄園能順利建成,離不開稅務部門“田間地頭送服務”的貼心支持:“2025年以來,我們享受到增值稅減免5萬多元,免稅收入更是達到170萬余元。這些“真金白銀”的稅費優惠,就像給咖啡樹施了肥、澆了水,讓我們發展產業的底氣更足了。”

烘焙車間的“提能課”

紅河州河口瑤族自治縣地處我國西南邊陲,與越南接壤,作為越南咖啡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通道,在邊民互市落地加工產業模式下,形成了以貿帶工、以工促貿的良性互動,為當地咖啡生產加工產業注入活力。​

河口某商貿有限公司作為紅河片區第一批中越邊民互市落地加工企業,專注於邊民互市進口咖啡豆的初加工及銷售,其生產車間的提能增效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自工廠投產以來,當地稅務部門依托“稅小意”智囊團,通過電話咨詢、上門走訪等方式,“點對點”落實稅費優惠政策,“面對面”做優日常納稅服務,確保車間生產環節的稅務業務高效合規。同時,主動引導企業用好“納稅信用”這一無形資產,獲取“銀稅互動”信用貸款,為生產車間的規模擴張和新品研發提供堅實資金保障。​

該公司財務負責人李海忠表示:“得益於國家的政策支持和稅務部門的暖心服務,良好的納稅信用讓我們獲得了150萬元的銀稅互動信用貸款,這筆資金注入后我們對生產車間進行升級,擴大生產規模、促進新品研發,車間效能得到顯著提升。”​

咖啡桌邊的“拓銷課”

走進雲南保山某咖啡有限公司,從腳下萬畝咖啡種植基地的生機勃勃,到車間裡先進烘焙設備的精准運轉,再到咖啡文化展廳裡飄出的醇厚香氣,這家集種植、加工、推廣於一體的咖啡全產業鏈企業,帶著2400多戶農戶的咖啡果跨越山海,成為雲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中當之無愧的“咖啡名片”。

隨著電商平台、直播帶貨等新零售模式打開更廣闊的市場,該咖啡企業的銷售版圖不斷擴張,但涉稅業務也像一杯層次豐富的咖啡,多了幾分復雜滋味。當地稅務部門送來的“稅咖沙龍”專項服務,就如恰到好處的水溫,讓企業在合規軌道上順暢“萃取”。稅務團隊深入企業,將稅費優惠政策“打包推送”,並逐條梳理線上銷售票據管理、農產品抵扣等流程中的“風險暗礁”,量身定制《合規操作指南》,輔導企業盤活“納稅信用”這一無形資產。​

“從咖啡果挂滿枝頭,到產品擺上省外貨架,每一步都有稅務力量護航。”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孫江梅在稅企座談會上感慨道。她表示,2025年以來,企業憑借高新技術企業身份享受所得稅減免等優惠31萬余元,這場“及時雨”不僅緩解了資金壓力,更成為技術升級與市場拓展的“助推器”,讓保山咖啡的香氣飄得更遠、更持久。(楊竟煒)

來源:雲南省稅務局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