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防控病毒跨種/境傳播 

雲南病原檢測技術實現系統性突破

人民網記者 符皓
2025年08月12日08:43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這是一場特殊的“接力賽”。

實驗室工作人員按照生物安全規范流程,採集了不同動物的咽拭子、血液、排泄物等檢測樣本,再把樣本放入裝有冰塊的轉運箱,隨后通過冷鏈運往昆明。當天深夜,樣本順利送達設於昆明醫科大學的雲南省公共衛生與生物安全重點實驗室,值班等候的科研人員拿到樣本,迅速進入實驗室開始提取樣本的核酸,經過MIRA(多酶恆溫快速擴增技術)反應后,當晚便能檢測出樣本中存在的病原。

1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整理樣本。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整理樣本。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病原樣本採集和檢測為啥要爭分奪秒?

“要及時提取核酸進行病原檢測,防止樣本降解。”在雲南省公共衛生與生物安全重點實驗室內,傳染病與分子病毒學課題組成員李靜指著實驗室內的檢測設備向記者解釋,“當天採集的樣本,當天就要完成檢測。”

在雲南省公共衛生與生物安全重點實驗室,這樣的“接力賽”,經常在上演。

如此大費周折開展病原檢測,有何意義?

“人類突發、新發的傳染病,70%以上來源於動物。而在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的雲南,邊境線長達4060公裡,同時面臨傳染病跨境和跨種傳播風險。”昆明醫科大學校長、雲南省公共衛生與生物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夏雪山教授指出,近20年來,布魯氏杆菌、禽流感、登革熱等在雲南暴發過的傳染疾病,大多與跨種、跨境傳播有直接關系。

作為分子病毒學專家,近幾年來,夏雪山帶領團隊一直致力於跨境、跨種病原譜調查與系列檢測技術研究。

夏雪山解釋,依托2023年成立的雲南省公共衛生與生物安全重點實驗室平台,團隊通過開展跨境、跨種病原譜調查研究,排查病原體傳播風險,有針對性地開發檢測技術、制定防控措施。

“突破以往以‘疫情’為線索的研究模式,轉而以‘傳播源’為重點,闡明病毒流行特征,做到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的主動預警、提前防控。”夏雪山說。

2快速聯檢試劑盒。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快速聯檢試劑盒。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課題研究意義重大,目前進展如何?

夏雪山介紹,截至目前,團隊成員幾乎把雲南常見的野生動物都篩查了一遍,採集檢測了10余萬份樣本,在動物身上採集到300多種病毒,並針對相關病毒開發出用於野豬、老鼠、蝙蝠、野鳥檢測的20多種一次性快速聯檢試劑﹔闡明了病毒性疾病跨境傳播特征,並針對跨境傳播傳染疾病開發出一次性快速檢測16種病原體的檢測試劑。

快速聯檢試劑,具體有何作用?

在實驗室內,李靜拿出試劑盒向記者進行演示——隻需一次性將樣本放入試劑管內,再放入檢測儀器,2個小時內就可以檢測出樣本含有哪些病毒成分。

“傳統技術一般只能做到單病原單檢,或者對大部分動物身上的病原體無法檢測,快速聯檢試劑盒一次可以檢測多種病原體,檢測效率較以往也大幅提升。”李靜說。

“通過快速檢測試劑,不同病原體導致的感染性疾病,第一時間就能知道病原,方便相關部門採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夏雪山介紹,目前快速聯檢試劑,已經在雲南的林草、疾控以及雲南各口岸的海關廣泛試用,准確率達95%。

3快速聯檢試劑。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快速聯檢試劑。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跨境、跨種病原調查研究成果,應用前景廣闊。

夏雪山認為,團隊基於跨境、跨種病原調查研究建立的檢測方法,在必要時還能發揮重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聯檢試劑可為相關部門的工作提供便利﹔以病原體樣本為基礎,針對動物身上的高風險病毒提前研發疫苗,若病毒出現跨種傳播,可立即生產疫苗應對﹔針對病原體研發相關治療藥物,以應對不時之需。

闡明病毒性疾病跨境傳播特征,建立邊境疫病檢測技術體系,闡明雲南主要重大傳染病分子流行病學特征,對新發疾病病原體解析與新病毒命名,建立多種病毒性疾病樹鼩動物模型,開發傳染病檢測技術與產品……幾年下來,夏雪山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在跨境、跨種病原調查研究方面成果頗豐。

“建立檢測方法、開發檢測技術與產品只是第一步。”在夏雪山看來,病原是動態變化的,為筑牢中國西南生物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屏障,跨境、跨種病原譜調查及研究工作任重道遠,還需要久久為功。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